[发明专利]多功能机器人自主配送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4743.9 | 申请日: | 202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3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贺升;赵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B60W6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机器人 自主 配送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机器人自主配送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通过监控调度单元采集,获取室内外应用场景信息、任务背景信息以及室内外应用需求信息;步骤S2:根据室内外应用场景信息,获取车身规格切换控制信息;所述车身规格切换控制信息指导车身规格切换的行为;步骤S3:获取箱体切换控制信息;步骤S4:获取底盘切换控制信息;步骤S5:获取多功能机器人自主配送结果信息。本发明能够针对不同的应用背景更换不同类型的底盘、箱体以及车身,模块化组装和重构,达到一机多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送机器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功能机器人自主配送方法及系统,尤其是一种多功能自主配送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电商及物流行业发展迅速,配送包裹数量持续激增,最后一公里包裹配送的成本时效和用户体验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人工配送成本高昂且易出现延误、损毁及丢失,智能配送无人车能减少人力成本支出,缩短配送时间,提升配送效率,因此在该领域使用无人车替代人工的需求急切。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无人配送机器人,但是它们都专注于一个特定的领域,如京东与阿里主打无人快递车,美团主打无人外卖车。事实上,无论是无人快递车还是无人外卖车,其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人力配送成本激增的问题,其技术点均是基于无人驾驶技术。
专利文献CN109623836A公开了一种配送机器人。本发明实施例的配送机器人包括移动系统、导航定位系统、仓门驱动系统、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其中,移动系统用于驱动所述机器人移动,导航定位系统用于导航定位,仓门驱动系统用于控制仓门的开闭,第一控制板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系统和仓门驱动系统,第二控制板用于运行计算机指令与所述第一控制板通信以间接控制所述移动系统、所述导航定位系统和所述仓门驱动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板还被配置为与电梯控制系统交互以呼叫电梯。该专利在缩短配送时间,提升配送效率上仍然有提高的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机器人自主配送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机器人自主配送方法,包括:步骤S1:通过监控调度单元采集,获取室内外应用场景信息、任务背景信息以及室内外应用需求信息;步骤S2:根据室内外应用场景信息,获取车身规格切换控制信息;所述车身规格切换控制信息指导车身规格切换的行为;步骤S3:根据任务背景信息,获取箱体切换控制信息;所述箱体切换控制信息指导箱体切换的行为;步骤S4:根据室内外应用需求信息,获取底盘切换控制信息;所述底盘切换控制信息指导底盘切换的行为;步骤S5:根据车身规格切换控制信息、箱体切换控制信息、底盘切换控制信息,获取多功能机器人自主配送结果信息。
优选地,所述步骤S5包括:步骤S5.1:通过监控调度单元采集,获取自主导航处理信息;根据自主导航处理信息,获取自主导航控制信息;所述自主导航控制信息指导自主导航的行为。
优选地,所述步骤S5包括:步骤S5.2:通过监控调度单元采集,获取取货控制信息、移动交互控制信息;所述取货控制信息指导取货单元的取货行为;所述移动交互控制信息指导移动交互的行为。
优选地,所述步骤S1包括:步骤S1.1:将监控调度单元设置于云端服务器,实时获取机器人状态信息,利用Web登陆车体上安置的NVR视频服务器实时察看机器人四周的图像数据;步骤S1.2:获取订单信息,并将订单信息进行排班,对于每一班次,根据代价最小原则,计算出最优路径,获取路径选择控制信息;根据路径选择控制信息、自主导航处理信息,获取自主导航控制信息;所述路径选择控制信息指导路径选择的行为。
优选地,所述步骤S5包括:步骤S5.3:根据车身规格切换控制信息、箱体切换控制信息、底盘切换控制信息以及取货控制信息,获取多功能机器人自主配送结果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47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