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蚕豆锈病综合抗性鉴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6381.7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0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天;王丽萍;吕梅媛;何玉华;杨峰;胡朝芹;唐永生;牛文武;杨新;王玉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40 | 分类号: | A01G22/40;G06Q10/06;G06Q50/02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于洪 |
地址: | 65020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蚕豆 锈病 综合 抗性 鉴定 方法 | ||
1.一种蚕豆锈病综合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菌源收集及混合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a)菌源收集:收集感病植株上的锈孢子;
b)混合孢子悬浮液的制备:取等量不同地点收集到的锈孢子,混合均匀,将得到的混合孢子粉倒入灭菌蒸馏水中,并加入0.02~0.05%(v/v)的Tween-20,制成为4×105个孢子·ml-1的混合孢子悬浮液;
步骤(2),蚕豆材料的准备及播种:
a)对照材料的设计:设置抗病和感病材料作为对照组;
b)种子清理:播种前,对抗病、感病材料及待鉴定材料的种子进行清理,剔除瘪小、破碎、发芽、感病、虫蛀、霉变及种皮破损的种子;
c)种子消毒:清水冲洗种子多次,用质量浓度为0.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种子10-20s,随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多次,之后立即播种;
步骤(3),温室内蚕豆锈病苗期接种及温湿度设置:
a)接种:于植株4-5台叶期对抗病、感病材料及待鉴定材料进行接种,接种前,采用水对温室、抗病、感病材料及待鉴定材料植株通过喷雾进行加湿处理,保证叶片表面湿润、温室湿度保持在80%-100%间,并于上午10点前或下午2点后开始接种,对抗病、感病材料及待鉴定材料植株采用步骤(1)得到的混合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处理;
b)接种后的温湿度设置:
锈病接种后1-21d,温室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温度在10-15℃,接种21d后,将温室环境进行开放处理,以尽量确保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一致性;
接种后的第1-14d,每天用水喷雾处理3-5次,确保植株表面湿润、温室湿度稳定处于95%以上,第15-21d,每天用水喷雾处1次,第22d天后,无须用水喷雾处理;
步骤(4),温室蚕豆锈病成株期抗性鉴定:
a)病情调查:接种80-85d后,于成株期进行病情分级;
b)病情分级:采用六级划分法:
0级:无可见侵染;
1级:叶片上仅有过敏性坏死反应,无孢子堆;
3级:叶片有零星孢子堆;无损害性破裂,孢子堆直径小于0.5mm;占叶面积5.0%以下;
5级:叶、茎上孢子堆普遍、较大;孢子堆直径0.51-1mm;部分孢子堆出现破裂;占叶面积5.10%-10.0%;
7级:孢子堆在叶、茎上普遍、较大;直径1.1mm以上;孢子堆严重破裂;叶面小面积褪绿变色;占叶面积10.1%-25.0%;
9级:孢子堆密全布株,占叶面积25.1%以上;叶片大面积变黑或脱落,植株枯死;
c)病情指数计算:DI=∑(各级病株数×该病级值)×100/(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
d)抗性评价标准:
高抗(HR):病情指数0-2.0;
抗(R):病情指数2.1-15.0;
中抗(MR):病情指数15.1-40.0;
中感(MS):病情指数:40.1-60.0;
感病(S):病情指数60.1-80.0;
高感(HS):病情指数80.1-100.0;
对抗病、感病材料进行病情指数计算,之后按照抗性评价标准确定其锈病抗性,若抗病、感病材料的评价级别同以往的多年鉴定结果相同或相差一级而未达到显著差异,说明鉴定有效;
之后对待鉴定材料进行病情指数计算,之后按照抗性评价标准确定其锈病抗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豆锈病综合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菌源收集时,分别收集蚕豆主产区的3-4块病田中感病植株上的锈孢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豆锈病综合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抗病材料选择抗性评价为抗(R)-高抗(HR)的材料;感病材料选择抗性评价为感病(S)-高感(HS)的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豆锈病综合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种子消毒时,清水冲洗种子均为3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豆锈病综合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播种时,按行距33cm,株距13cm,条播播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638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