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2221.3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1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熊通;晏刚;樊超超;鱼剑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排微 通道 换热器 空调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包括压缩机(01),压缩机(01)排气口与四通换向阀第一端口(21)相连,压缩机(01)吸气口与四通换向阀第三端口(23)相连,四通换向阀第四端口(24)分别与第一球阀(12)、第二球阀(13)相连,四通换向阀第二端口(22)与室内换热器(03)相连,室内换热器(03)又分别与第一电磁膨胀阀(04)、第二电磁膨胀阀(05)相连,第一电磁膨胀阀(04)与第一集液管(06)相连,第二电磁膨胀阀(05)与第二集液管(07)相连,设置在第一集液管(06)和第三集液管(10)、第二集液管(07)和第四集液管(11)之间并连通第一集液管(06)和第三集液管(10)、第二集液管(07)和第四集液管(11)的多个扁管(08),安装在相邻扁管间的翅片(09),第一集液管(06)、第三集液管(10)、扁管(08)和翅片(09)构成前排微通道换热器,第二集液管(07)、第四集液管(11)、扁管(08)和翅片(09)构成后排微通道换热器,前排微通道换热器和后排微通道换热器构成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第一球阀(12)与第三集液管(10)相连,第二球阀(13)与第四集液管(11)相连;第一温度传感器(T1)布置在前排微通道换热器最边上靠近第一电磁膨胀阀(04)一侧的中间扁管上,第二温度传感器(T2)布置在后排微通道换热器最边上靠近第二电磁膨胀阀(05)一侧的中间扁管上,第一压力传感器(P1)布置在第三集液管(10)出口处,第二压力传感器(P2)布置在第四集液管(11)出口处;控制模块(C1)分别与第一电磁膨胀阀(04)、第二电磁膨胀阀(05)、第一温度传感器(T1)、第二温度传感器(T2)、第一压力传感器(P1)、第二压力传感器(P2)、第一球阀(12)、第二球阀(13)相连;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为:当双排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若第一温度传感器(T1)温度t1>0℃并且第二温度传感器(T2)温度t2>0℃,则空调器工作在非结霜工况下,此时设定第一电磁膨胀阀(04)开度为f1,第二电磁膨胀阀(05)开度为f2,并且f1>f2,当t1>t2+Δt1,第二电磁膨胀阀(05)开度增大Δf1,当t1<t2+Δt1,第二电磁膨胀阀(05)开度减小Δf1,控制模块5s监控一次温度的变化,当t1-t2=Δt1,保持第一电磁膨胀阀(04)和第二电磁膨胀阀(05)开度为当前开度不变;当双排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若第一温度传感器(T1)温度t1≤0℃或者第二温度传感器(T2)温度t2≤0℃,则空调器工作在结霜工况下,此时设定第一电磁膨胀阀(04)开度为f3,第二电磁膨胀阀(05)开度为f4,并且f3>f4,当t1>t2+Δt2,第二电磁膨胀阀(05)开度增大Δf2,当t1<t2+Δt2,第二电磁膨胀阀(05)开度减小Δf2,控制模块5s监控一次温度的变化,当t1-t2=Δt2,保持第一电磁膨胀阀(04)和第二电磁膨胀阀(05)开度为当前开度不变;当双排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由于第一电磁膨胀阀(04)和第二电磁膨胀阀(05)节流程度不同,导致前排微通道换热器和后排微通道换热器出口压力不同,所以就需要球阀来调节压力,使前排微通道换热器和后排微通道换热器出来的制冷剂汇合时压力近似相等,第一压力传感器(P1)检测前排微通道换热器出来的制冷剂压力,P1表示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P2)检测后排微通道换热器出来的制冷剂压力,P2表示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一开始设定第一球阀(12)开度为n1,第二球阀(13)开度为n2,当P1>P2+ΔP,第一球阀(12)开度减小Δn,控制模块(C1)5s检测一次压力的变化,当P1=P2+ΔP,保持第一球阀(12)和第二球阀(13)开度为当前开度不变;
当双排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第一球阀(12)开度设为n3,第二球阀(13)开度设为n4,第一电磁膨胀阀(04)和第二电磁膨胀阀(05)开度保持一致,并且由压缩机(01)排气温度控制;
其中的设定参数f1、f2、Δf1、Δt1、f3、f4、Δf2、Δt2、n1、n2、Δn、ΔP、n3、n4的取值范围见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222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