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2221.3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1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熊通;晏刚;樊超超;鱼剑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排微 通道 换热器 空调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内换热器、两个电磁膨胀阀、两个球阀和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为双排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双排微通道蒸发器包括四根集液管、扁管、翅片;当室外双排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分别对进入前排换热器和后排换热器的制冷剂进行节流,使进入后排换热器的制冷剂温度比前排换热器的温度低,提升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的性能;当室外双排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通过球阀调整进入前后排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使进入前排换热器的制冷剂更多,提升微通道换热器的性能;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控制方法,能对系统进行精准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换热器作为制冷系统的关键部件,对于系统能效的提升起到关键的作用,由于热泵的大量推广使用,对于换热效率高、体积小、结构紧凑、制冷剂充注量小、生产成本低的微通道换热器的需求就更高了,微通道换热器在汽车空调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热泵系统上微通道换热器作为一种紧凑式换热器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替代翅片管换热器。
常规两排式的微通道换热器,制冷剂的流路都是从前排微通道换热器到后排微通道换热器,或者从后排微通道换热器到前排微通道换热器,对于前后两排换热器的制冷剂温度和流量没有进行控制,一般会导致后排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较差,而且在结霜工况下,前排微通道换热器非常容易结霜,导致了后排微通道换热器换热性能急剧恶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所述的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当双排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通过调节两个电磁膨胀阀的开度,使进入后排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温度更低,提升后排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当双排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且工作在结霜工况下,使后排微通道换热器的温度更低,使后排微通道换热器的结霜能力变强,结霜向后排微通道换热器移动,使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均匀结霜;当双排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风最先从前排微通道换热器吹过,前排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较强,增大进入前排微通道换热器的流量能提高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的整体性能。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包括压缩机01、四通换向阀02、室内换热器03、双排微通道换热器、两个球阀、两个电磁膨胀阀;连接方式为:压缩机01排气口与四通换向阀第一端口21相连,压缩机01吸气口与四通换向阀第三端口23相连,四通换向阀第四端口24分别与第一球阀12、第二球阀13相连,四通换向阀第二端口22与室内换热器03相连,室内换热器03又分别与第一电磁膨胀阀04、第二电磁膨胀阀05相连,第一电磁膨胀阀04与第一集液管06相连,第二电磁膨胀阀05与第二集液管07相连,设置在第一集液管06和第三集液管10、第二集液管07和第四集液管11之间并连通第一集液管06和第三集液管10、第二集液管07和第四集液管11的多个扁管08,安装在相邻扁管间的翅片09,第一集液管06、第三集液管10、扁管08和翅片09构成前排微通道换热器,第二集液管07、第四集液管11、扁管08和翅片09构成后排微通道换热器,前排微通道换热器和后排微通道换热器构成双排微通道换热器;第一球阀12与第三集液管10相连,第二球阀13与第四集液管11相连;第一温度传感器T1布置在前排微通道换热器最边上靠近第一电磁膨胀阀04一侧的中间扁管上,第二温度传感器T2布置在后排微通道换热器最边上靠近第二电磁膨胀阀05一侧的中间扁管上,第一压力传感器P1布置在第三集液管10出口处,第二压力传感器P2布置在第四集液管11出口处;控制模块C1分别与第一电磁膨胀阀04、第二电磁膨胀阀05、第一温度传感器T1、第二温度传感器T2、第一压力传感器P1、第二压力传感器P2、第一球阀12、第二球阀13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22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