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胃肠外营养液配制装置及其配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2353.6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3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侯晓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9/12;B01F3/08;B01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10001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胃肠 营养液 配制 装置 及其 配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营养液配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胃肠外营养液配制装置及其配置方法,包括外筒和注射模块;所述外筒的顶部卡接有注射模块,外筒的外侧固连有第二防护罩;本发明中,通过在混合模块的顶部设置有一号扇形腔、二号扇形腔和三号扇形腔,通过注射管将不同种类的液体分别注入三个扇形腔的内部,然后将混合后的液体导致混合模块的内部进行搅拌,通过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对一级混合筒、二级混合筒、三级混合筒和四级混合筒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能够提高混合模块内部营养液混合的均匀程度,且能够根据营养液的配置量对混合模块中的多余的空气排出,降低空气中的杂质污染营养液的几率,提高营养液配置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营养液配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肠外营养液配制装置及其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全胃肠外营养液是通过胃肠道以外的途径即静脉输入病人血液循环,营养液包括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和丰富的热能。因胃肠外营养液在配制后48小时内需要进行使用,因此,胃肠外营养液大都在需要时进行配置,且储存时间不能超过48小时,放置时间长,脂肪乳稳定性丧失,易产生水油分离现象不能输注。使用前1--2小时取出置于室温下,复温后方能输注。
然而,因不同时间段需要使用到的胃肠外营养液的量是不确定的,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需要进行配置,当存在大量的病人都需要使用胃肠外营养液时,传统单个配置的方式无法满足需要,使用配置装置进行配置时,不能够根据病人的数量对配置时使用的混合设备的容积进行调整,从而容易导致配置的胃肠外营养液的质量较差,且混合后的营养液的混合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胃肠外营养液配制装置及其配置方法,通过在混合模块的顶部设置有一号扇形腔、二号扇形腔和三号扇形腔,通过注射管将不同种类的液体分别注入三个扇形腔的内部,然后将混合后的液体导致混合模块的内部进行搅拌,通过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对一级混合筒、二级混合筒、三级混合筒和四级混合筒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能够提高混合模块内部营养液混合的均匀程度,且能够根据营养液的配置量对混合模块中的多余的空气排出,降低空气中的杂质污染营养液的几率,提高营养液配置的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胃肠外营养液配制装置,包括外筒和注射模块;所述外筒的顶部卡接有注射模块,外筒的外侧固连有第二防护罩,外筒的底部设置稳定底座,外筒的外侧与第二防护罩正对位置处固连有第一防护罩,外筒的外侧对应第一防护罩的两端均固连有挡板,且位于上方的一个挡板的内侧卡接固定有电动推杆,外筒的侧壁上对应电动推杆位置处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连有调节杆,且调节杆的一端贯穿条形通孔并延伸至外筒的内侧,外筒的内部设置有混合模块;所述稳定底座顶部的一端固连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一侧与第二防护罩的一侧固连;其中,
所述注射模块包括顶板和注射管;所述顶板的底部固连有一号扇形腔、二号扇形腔和三号扇形腔,顶板的顶部对应一号扇形腔、二号扇形腔和三号扇形腔位置处均连通有注射管;所述二号扇形腔与三号扇形腔一侧的底部均通过一号导管与一号扇形腔的内部连通;所述一号扇形腔的底部固连有密封盖板,一号扇形腔的底部连通有贯穿密封盖板并延伸至混合模块内侧的二号导管;所述一号导管与二号导管上均卡接有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23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