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4314.X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2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黄霖;孙璞;孙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恒瑞宏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00 | 分类号: | F16B1/00;F16B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周君;胡晶 |
地址: | 215002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动 装置 释放 反馈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将发射机构与释放机构、反馈机构结合在一起,在释放一瞬间发射机构与反馈机构通过撞击等形式发出声响及振动,提示使用者装置开始运动;在运动即将结束时,通过发射机构再次与反馈机构撞击,提示使用者装置结束运动;使用完毕后在释放机构复位后,发射机构再次与反馈机构或释放机构撞击,提示使用者整个装置自锁。本发明提供的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便于使用者掌握整个发射过程,且在发射过程完成后还可以实现锁定释放机构,防止重复使用,既可以起到对整个装置内部结构的保护作用,还防止任意丢弃时对人员、环境的损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运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人们对于具有运动机构的机械装置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相关机械装置在使用时能够精准了解运动状态。尤其是医疗器械、自卫武器、野外救援、运输、护理等领域对此类机械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产品运动状态的实时反馈,产品具有防误触和/或防二次使用等功能,同时对产品小型化、便携性、易用性、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以上功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
目前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往往由电动机、内燃机等动力装置为齿轮传动机构、螺旋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等机械传动机构提供动力;该类产品采用电动机和内燃机等为运动机构提供动力,因此需要消耗能量,使用成本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并且与各种传动机构连接会造成产品整体体积过大,对使用场所的安装空间、运转空间有一定的要求,无法在小空间等极限情况使用。
同时,利用指示灯、蜂鸣器等元件实现反馈,这种反馈方式,多数依赖电子元器件完成,这样使得产品需要有供电装置。如果产品在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下时无法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并且电池等供电装置容易受环境影响,易老化。在复杂环境使用时难以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并且不宜长时间储备。同时为了能够对机构运动状态实时监控,需要利用传感器等元件反馈信号,需要信号传递,因此容易受到强电磁环境干扰,使得产品反馈功能失效。
因此,目前市场上此类产品多数操作不便,不能实现自动释放和反馈,需要对多个开关进行操作,操作过程繁琐。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动装置的释放反馈系统,包括发射机构、释放机构和反馈机构;
所述发射机构包括导向管、同轴设置在所述导向管内的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导向管之间设有轴向蓄能的第一蓄能元件;所述推杆与所述导向管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
所述释放机构包括同轴套设在所述导向管外侧的释放套筒,所述释放套筒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初始时,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配合将所述推杆定位在所述导向管内;当轴向推动所述释放套筒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分离,在所述第一蓄能元件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推杆轴向自远端向近端运动;
所述反馈机构包括同轴套设在所述推杆外侧的反馈环,所述反馈环与所述推杆之间设有周向上蓄能的第二蓄能元件;所述反馈环外壁上设有第一凸部,所述导向管内壁上沿其轴向设有供所述第一凸部滑动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内设有开始反馈部和结束反馈部;当所述推杆开始运动和结束运动时,所述第一凸部分别经过所述开始反馈部和结束反馈部,所述第二蓄能元件带动所述第一凸部撞击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侧壁,产生声音信号和/或触觉信号,示意系统运动的开始和结束。
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推杆外壁上的第二凸部、设置在所述导向管内壁上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凸部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
较佳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释放套筒上的第三凸部,所述导向管沿其轴向设有贯通所述导向管侧壁的第三导向槽,所述第三凸部位于所述第三导向槽内;
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三导向槽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一侧与所述第三导向槽周向连通;所述导向管内侧壁上还设置一与所述第三导向槽轴向上连通的第四导向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恒瑞宏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恒瑞宏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43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钪的Al-Cu系耐热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磁栅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