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脸识别智能发盘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4881.5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8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冯军;朱强;罗晓程;杨洋;徐轶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之保金融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137 | 分类号: | B65G1/137;B65G15/22;A61L2/10;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叶明博 |
地址: | 610042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识别 智能 发盘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脸识别智能发盘机,涉及发盘装置领域,包括人脸识别摄像头、显示屏、柜体、餐盘组、微控制器、紫外灯管和餐盘传送装置,餐盘传送装置包括第一电机、餐盘推动件、第一斜板、齿轮传送带、第二斜板、托板,柜体的正面设置有通槽;人脸识别摄像头获取信息并传送至微控制器,微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到第一电机和餐盘推动件,餐盘推动件推动一个餐盘,再通过第一斜板的作用,到达齿轮传送带,第一电机带动齿轮传送带转动,运送餐盘到第二斜板上,然后滑出通槽后到达托板上,就餐者便可以直接拿走餐盘,简化了拿取餐盘的过程;在齿轮传送带上方设置紫外灯管,对经过的餐盘消毒,餐具存储柜避免频繁开合,延长柜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盘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智能发盘机。
背景技术
食堂是指设于机关、学校、厂矿等企事业单位、为供应其内部职工、学生等就餐的非盈利性场所。每天就餐时,通常需要人们先在餐具存放处拿取餐盘,再由食堂人员打饭,这个过程对于人流量较小的食堂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对于人流量很大的学校、工厂等来说还存在以下问题:
1、拿取餐盘的过程分解为打开餐具存储柜、拿出餐盘和关闭餐具存储柜,整个过程较为繁复,耗费时间长;
2、餐具存储柜频繁的开合,外部的细菌会进入到餐具存储柜内,消毒过的餐具会再次受到细菌污染,同时餐具存储柜的使用寿命也会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人脸识别智能发盘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人脸识别智能发盘机,包括显示屏、柜体、餐盘组、微控制器,显示屏安装在柜体的正面,餐盘组和微控制器均位于在柜体内部,微控制器的数据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屏的数据信号输入端连接;人脸识别智能发盘机还包括人脸识别摄像头和餐盘传送装置,人脸识别摄像头的数据信号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数据信号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餐盘传送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餐盘传送装置包括:
第一斜板,第一斜板的两端分别与柜体内部的两个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斜板的第一端高于第一斜板的第二端,餐盘组位于第一斜板的第一端;
齿轮传送带,齿轮传送带的横向安装在柜体内部,第一斜板的第二端位于齿轮传送带第一端的上方;
两个第一齿轮,两个第一齿轮分别与齿轮传送带的内侧两端啮合传动,其中一个第一齿轮的转动中心与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柜体的内部,另一个第一齿轮的转动中心可转动安装有一根连接轴,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柜体内部的两个侧面固定连接,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第一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第二斜板,第二斜板的第一端安装在齿轮传送带的第二端下方,第二斜板的第二端与柜体的内部正面固定连接,柜体正面设置有通槽,通槽位于第二斜板的上方,第二斜板的第一端高于第二斜板的第二端;
托板,托板安装在柜体的外侧,托板的一端安装在通槽的下方;
餐盘推动件,餐盘推动件安装在餐盘组远离第一斜板的一端。
进一步地,人脸识别智能发盘机还包括紫外灯管,紫外灯管安装在齿轮传送带第二端的正上方,紫外灯管处于开启状态。
进一步地,餐盘组包括去除上盖的盒体、四根弹簧、支撑板,餐盘组放置在支撑板的上表面,盒体内部的两个相对侧面均设置有第一滑槽,支撑板的两端均固定有滑块,两个滑块分别可滑动安装在第一滑槽内,四根弹簧的第一端分别固定在盒体内部底面的四角,四根弹簧的第二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板底面的四角,四根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一个餐盘压缩弹簧的长度等于一个餐盘的高度。
进一步地,人脸识别智能发盘机还包括三个备用餐盘组和转动装置;
转动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之保金融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未经中之保金融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48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图片转汉字的加密方法
- 下一篇:容器识别方法、装置和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