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4956.X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0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赵琼;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3K31/02;B23K101/06;B23K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沃赵新 |
地址: | 435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墨铸铁 法兰 焊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包括:1)将球墨铸铁管切割成一定长度;2)将法兰加热后与球墨铸铁管热套过盈配合,完成安装;3)使用Ar和CO2的混合气体作为保护气体,利用焊枪对内外缝隙同时进行第一次施焊,形成第一外焊道和内焊道;4)对外缝隙第二次施焊,包括至少一次焊接以形成包括第一外焊道在内的至少两个外焊道,第一外焊道位于球墨铸铁管和法兰之间,其余外焊道与球墨铸铁管或法兰、至少一个外焊道贴合,第一次和第二次施焊时,焊枪轴线与纵垂线之间的施焊角度α均为30°~35°,第二次施焊在15~25min/圈的条件下进行,最终形成多个外焊道。本发明能够明显提升焊缝质量,焊缝强度有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焊接管件焊缝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对球墨铸铁焊接法兰管需求量呈快速上升趋势,作为灰口铸铁管等管材的替代品,球墨铸铁法兰管因其防腐性能优异、延展性能好、密封效果好、安装简易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市政、工矿企业给水、输气、输油等领域。现有技术中,球墨铸铁管与法兰管装配后通常采用内、外双道环焊缝进行密封,由于焊道仅为两道,施焊过程中,施焊角度一般为45°,焊缝熔池通常只有2mm,焊缝极易出现焊缝强度弱、焊缝不饱满、焊缝不平整的问题,影响球墨铸铁管焊接法兰管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焊缝质量低而影响球墨铸铁管焊接法兰管的质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球墨铸铁管切割成一定长度;2)将法兰加热到500℃以上后,与球墨铸铁管进行热套过盈配合,完成安装;3)使用Ar和CO2的混合气体作为保护气体,利用焊枪对外缝隙和内缝隙进行第一次施焊,在50~60min/圈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形成第一外焊道和内焊道;4)对外缝隙进行第二次施焊,第二次施焊包括至少一次焊接以形成包括第一外焊道在内的至少两个外焊道,第一外焊道位于球墨铸铁管和法兰之间,其余外焊道与球墨铸铁管或法兰、以及至少一个外焊道贴合,第一次施焊和第二次施焊过程中,焊枪轴线与纵垂线之间形成的施焊角度α均为30°~35°,第二次施焊在15~25min/圈的条件下进行,最终形成多个外焊道。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步骤1)中,采用龙门切割机对球墨铸铁管进行切割。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步骤2)中具体为将法兰加热到650~800℃。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步骤3)中第一次施焊是在52min/圈的条件下进行的。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进行第一次施焊和第二次施焊时,所述施焊角度α均为35°。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步骤4)中,第二次施焊的外焊道是在20min/圈的条件下形成的。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步骤4)中,第二次施焊包括对外缝隙进行第二次焊接以形成第二外焊道,所述第二外焊道与球墨铸铁管或法兰、以及第一外焊道贴合。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步骤4)中,第二次施焊还包括对外缝隙进行第三次焊接以形成第三外焊道,所述第三外焊道与球墨铸铁管或法兰、以及第一外焊道或第一外焊道与第二外焊道贴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对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进行改进,针对焊缝极易出现焊缝强度弱、焊缝不饱满、焊缝不平整,影响焊接管件水压质量及焊缝强度的问题,通过改进焊接施焊角度、焊接顺序、焊道数量来提高产品质量,施焊角度由45°改为30°~35°、焊接顺序由仅内外双道环焊缝进行密封改为焊趾根部到焊缝部分或全覆盖、焊道由单道改为多道,同时,采用内外缝隙同时进行第一次施焊,可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通过采用改进后的焊接工艺,焊缝质量有明显提升,焊缝熔池由2mm增加到2.5-3mm,焊缝强度有明显提高,有效提高焊接管件焊缝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理工学院,未经湖北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49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