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20775.8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1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西村佳和;中村岳司;清下大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B62D25/04;B62D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安伦律师事务所 11339 | 代理人: | 杨永波;李晓双 |
地址: | 日本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身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通过形成截面形状大致为三角形的闭口截面的加强构件,不拘泥设计款式,确保车身减振性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所述结构具有由车轮罩外件(31)和车轮罩内件(32)构成的后车轮罩(30)、从车轮罩外件(31)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的侧梁(1)、从车轮罩外件(31)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沿门用开口缘部(Er)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外加强件(25),车轮罩外件(31)具有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展的外伸展部(33)、从外伸展部(33)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外边缘部(34),并设置与外伸展部(33)和外边缘部(34)共同形成截面形状大致三角形的闭口截面的加强构件(37),加强构件(37)连接侧梁(1)的后端部和外加强件(25)的下端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为了确保车身的减振性而增加构成门用开口部周围的车身骨架构件的刚性。
一般来说,在车辆的侧部所形成的门用开口部周围设有由后车轮罩外件和后车轮罩内件构成的后车轮罩、从后车轮罩外件的前端部向车身前方延伸的侧梁、从后车轮罩外件的车身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向车身上下方向延伸的外立柱构件等。
专利文献1的车辆侧部结构具有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门槛梁(也叫侧梁)、加强该门槛梁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的门槛梁外加强件、从门槛梁的后侧向车身上下方向延伸的侧梁柱、加强该侧梁柱的侧梁柱加强件、连接外门槛梁加强件和侧梁柱加强件并且与后车轮罩内件协作形成截面大致为矩形的闭口截面的加强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043765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车辆侧部结构中,虽然加强构件形成了对车身刚性有贡献的截面大致为矩形的闭口截面,但后车轮罩可能会扭转变形。
即,上下方向的行驶载荷介由后悬架的减震器支撑部输入而引起的向内侧下方向的力作用于后车轮罩,由于该向内侧下方向的力使加强构件的截面变形为菱形(所谓的火柴盒变形)时,后车轮罩会扭转变形。
另外,根据有设计要求的车身款式,有时无法确保加强构件的配置空间。
比如,在车身前部的发动机舱将发动机纵置配置时,需要将前轮和铰链柱之间的间隔加大,门用开口部会整体移至后侧,因此后门用开口缘部和后车轮罩外件的外伸展部之间的缝隙变窄。
因此,难以配置由加强构件和后车轮罩内件形成的矩形闭口截面。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不拘泥于车身款式并确保车身的减振性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等。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第1技术方案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的特征为:在具有由后车轮罩外件和后车轮罩内件构成的后车轮罩、从所述后车轮罩外件的前端部向车身前方延伸的侧梁、从所述后车轮罩外件的车身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沿后门用开口缘部向车身上下方向延伸的立柱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中,所述后车轮罩外件具有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展的外伸展部和从所述外伸展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外边缘部,并设置与所述外伸展部和外边缘部协作形成截面形状大致为三角形的闭口截面的加强构件。
在该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中,所述后车轮罩外件具有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展的外伸展部和从所述外伸展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外边缘部,并设置与所述外伸展部和外边缘部协作形成截面形状大致为三角形的闭口截面的加强构件,因此即使是后门用开口缘部和后车轮罩外件的外伸展部的缝隙很接近的车身款式也能确保沿外伸展部形成闭口截面的空间。另外,加强构件与外伸展部和外边缘部协作形成截面形状大致为三角形的闭口截面,因此即使向内侧下方向的力作用于后车轮罩,也能防止加强构件所形成的闭口截面发生火柴盒变形,并能避免后车轮罩的扭转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07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