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杂纤维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1058.7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8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于婧;梁兴文;张辉;翟天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B28B1/52;B28B11/24;B28B19/00;B28C5/40;E04B5/3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杂 纤维 混凝土 预制 叠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杂纤维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底板纤维混凝土层,底板纤维混凝土层上设置有后浇层;底部纤维混凝土层包括水泥、粉煤灰、硅灰、砂、减水剂、钢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及水;后浇层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浇筑成型;本发明中采用将混杂混凝土板设置在下部受拉区,有效发挥了混杂混凝土的抗拉强强度高及延性好的优势,上部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压,充分发挥了两种混凝土的特性;通过在混杂纤维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有效增强了混凝土后期强度和韧性;本发明既降低了叠合板的厚度,减轻自重,同时,节约成本,制作过程简单,便于应用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杂纤维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基础设施对混凝土的施工和耐久性要求非常高,由于这些工程地处野外,施工条件恶劣,工程进度的效率和连续性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现如今,人工费上涨,混凝土技术熟练工人正变得越来越少,传统的振捣密实施工会给居民带来噪声干扰并可能带来麻烦,所有这些问题都期待着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一个更大突破。预制叠合板依靠其自身优良的施工性能,可以像工业化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做到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且利于施工等特点,将会成为今后国家大型建设的主要建筑材料。
随着建筑材料的进步和发展,混凝土逐渐向高强度、高性能、多功能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特别是高性能混凝土已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海上建筑、高级公路等建设中。然而,混凝土自身弱点阻碍了它的应用范围,其主要弱点是: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其脆性也增加,往往呈无明显征兆的脆性破坏,这对大型复杂的混凝土结构而言,增添了许多不安全因素。
叠合板是将传统现浇楼板与预制板结合在一起,与现浇楼板相比,可以节省工期和人力、绿色环保;与预制板相比,叠合板的整体性好,有利于抗震。而现有普通混凝土叠合板强度不高,叠合板跨度较大时发生变形不利于施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杂纤维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混凝土叠合板强度较差,其跨度较大时,存在变形问题,不利于施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杂纤维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包括底板纤维混凝土层,底板纤维混凝土层上设置有后浇层;底部纤维混凝土层包括水泥、粉煤灰、硅灰、砂、减水剂、钢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及水;后浇层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浇筑成型。
进一步的,水泥、粉煤灰、硅灰、砂、减水剂、钢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及水的重量比为(670-718):(165-180):(110-120):(1140-1180):(24-25):(112-124):(2.8-3.2):(180-194)。
进一步的,底板纤维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12mm,上部混凝土层的厚度为70-72mm。
进一步的,钢纤维采用12-14mm带端钩钢纤维,直径为0.18-0.22mm,长径比为54.5-77.8;钢纤维在底部纤维混凝土层中的体积分数为1.4%-1.6%。
进一步的,聚乙烯醇纤维采用REC-15×12型聚乙烯醇纤维,长度为11-13mm,伸长率为6.0%-7.0%,直径为0.03-0.05mm,抗拉强度为1520-1590MPa,弹性模量为38-45GPa,聚乙烯醇纤维在底部纤维混凝土中的体积分数为0.2%-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10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路施工用压路机
- 下一篇:对多晶硅生产中循环氢进行纯化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