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免疫层析标记物灵敏度的方法及在白介素6检测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4553.3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8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林源;蒋明君;李学锐;李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新健康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33 | 分类号: | G01N33/533;G01N33/68;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胡晓丽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免疫 层析 标记 灵敏度 方法 白介素 检测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免疫层析标记物灵敏度的方法,将抗体与荧光微球偶联得到抗体‑荧光微球偶联物,将抗体‑荧光微球偶联物再次与荧光微球偶联,得到的增强型抗体‑荧光微球偶联物作为免疫层析标记物。该方法通过将已标记好的抗体‑荧光微球偶联物再次偶联,使同一个抗体能携带更多的荧光微球,大大提升检测线上的荧光物质强度,提高试剂灵敏度。本发明还公开该方法白介素6检测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层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免疫层析标记物灵敏度的方法及在白介素6检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免疫层析技术,也称测流免疫法(Lateral flow immunoassay),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是建立在层析膜上以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为基础的免疫检测技术,以其快捷简便、间隔低廉、灵敏度高等优势而广泛运用于并于病原体检测、食品安全测量、环境监测等方面,其中以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发展最为成熟,但多局限于定性或半定量检测。伴随着材料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型荧光层析技术已逐渐在定量检测领域站稳脚跟。在当前的荧光层析研究中,提升荧光物质标记灵敏度是提升产品性能的关键点。
当前的抗体-荧光微球偶联一般采用化学偶联,先将微球表面基团(一般是羧基)活化,加入抗体,抗体的氨基与活化后的羧基结合,固定至微球表面,再使用惰性蛋白(一般是BSA)进行将微球表面空位进行封闭。荧光层析的标记灵敏度低是普遍存在的痛点。灵敏度由捕获在检测线上的荧光物质强度所决定,而现有的抗体-荧光微球偶联技术,通常都是很多个抗体对应一个荧光微球,因此检测线在捕获抗体-荧光微球偶联物时,捕获很多抗体才能有一个荧光微球的荧光强度。
IL-6主要由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血细胞生成、组织损伤时的急性时相反应、炎症反应等。在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肿瘤、关节炎、创伤、感染等疾病发生时,IL-6水平增高。IL-6上升的水平与疾病的活动期、肿瘤的发展变化、排斥反应程度以及治疗效果都密切相关。因此,对病人体液中IL-6水平的检测可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罗氏白介素6检测试剂盒参考值范围<7pg/ml,最低检出限<2pg/ml,是一个对试剂灵敏度要求很高的项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提升免疫层析标记物灵敏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已标记好的抗体-荧光微球偶联物再次偶联,使同一个抗体能携带更多的荧光微球,大大提升检测线上的荧光物质强度,提高试剂灵敏度。本发明还公开该方法白介素6检测中的应用。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提升免疫层析标记物灵敏度的方法,将抗体与荧光微球偶联得到抗体-荧光微球偶联物,将抗体-荧光微球偶联物再次与荧光微球偶联,得到的增强型抗体-荧光微球偶联物作为免疫层析标记物。
现有的抗体-荧光微球偶联技术,通常都是很多个抗体对应一个荧光微球,因此检测线在捕获抗体-荧光微球复合物时,捕获很多抗体才能有一个荧光微球的荧光强度。
本发明通过将已标记好的抗体-荧光微球复合物再次偶联,使同一个抗体能携带更多的荧光微球,大大提升检测线上的荧光物质强度,提高试剂灵敏度。
一种提升免疫层析标记物灵敏度的方法在白介素6检测中的应用,标记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抗IL-6单克隆抗体(抗IL-6单克隆抗体1)与荧光微球偶联,得到IL-6抗体-荧光微球偶联物;
(2)将IL-6抗体-荧光微球偶联物再次与荧光微球偶联,得到增强型IL-6抗体-荧光微球偶联物。
其中,步骤(1)中,IL-6抗体-荧光微球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1)取出荧光微球放入离心管中离心,沉降、去除上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健康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新健康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45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