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医学教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5902.3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7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黄益娟;龚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G09B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港澄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4 | 代理人: | 赵维达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学 教学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教学系统,包括:数据收集器、智能终端、3D打印器和演示器;数据收集器包括主体,主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图像采集单元一和通信单元一,通信单元一将采集到信息传送至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处理后的3D信息发送至3D打印器;3D打印器接受来自智能终端的数字信息,直接开始打印工作,制作肢体模型;演示器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图像采集单元二和通信单元二,通信单元二将采集到培训者标准动作信息传送至智能终端,由智能终端20处理后的显示给被培训者供其参考。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3D医学教学系统可以提供标准的肢体模型供学参照教师规范动作实践,并提供智能对比系统,进而获得高效的医学教学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3D医学教学系统,尤其涉及一种3D医学教学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对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目前的医护人员需求大量增长,但是现有的医学教学系统有赖于老师的手把手指导,学生通过在自己的身体或同学的身体上实践,这样导致每次操作的身体不确定,学生自己的悟性体会每次身体不同带来的不同动作,同时老师的精力有限,无法一次性高质量的指导多位学生,且毕业的众多医护人员需要在毕业后的实践中长时间实习和摸索,才能成为优秀的医护人员,这也导致患者的体验变差,医患矛盾上升,患者不愿意让刚毕业的医护人员对自己进行简单的医学治疗,例如输液、采血、针灸和推拿等医学手段。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高效的医学教学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医学教学系统,该教学系统通过采用统一的老师教学肢体和学生实操肢体,以及网络智能化的教学,提供规范的医学教学动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医学教学系统,包括:包括数据收集器、智能终端、3D打印器和演示器。
上述数据收集器包括主体,主体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脚,每个支撑脚下都设有一个带有刹车结构的万向轮,通过支撑脚支撑数据收集器,主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图像采集单元一,图像采集单元一具有图像采集功能,图像采集单元一下方设置有一个支撑杆,通过上述支撑杆摄图像采集单元一被固定在主体的相应部位;数据收集器内设有通信单元一,通信单元一将采集到信息传送至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处理后的3D信息发送至3D打印器。
所述3D打印器包括壳体、舱门和3D打印模块,舱门设置壳体的侧部,3D打印模块设置壳体内部,3D打印模块包括包括垂直电机、横移臂、横移电机、纵向移动臂、夹持臂和打印头,3D打印器接受来自智能终端的数字信息,直接开始打印工作。
所述演示器包括外壳,外壳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脚,每个支撑脚下都设有一个带有刹车结构的万向轮,通过支撑脚支撑演示器,外壳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图像采集单元二,图像采集单元二具有图像采集功能,每个图像采集单元二下方各设置有一个支撑臂,通过上述支撑臂图像采集单元二被固定在外壳的相应部位;外壳内设有通信单元二,通信单元二将采集到培训者标准动作信息传送至智能终端,由智能终端处理后的显示给被培训者供其参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内设置三个图像采集单元一,图像采集单元一为摄像头,一个摄像头设置在主体的左侧,一个摄像头设置在主体的右侧,一个摄像头设置在主体的中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数据收集器与智能终端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无线方式位Wi-Fi、蓝牙、红外、RFID、GPRS或5G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数据收集器设置数据处理器一,数据处理器一分别与图像采集单元一和通信单元一电连接,由图像采集单元一采集完的信息经数据处理器一处理后发送至智能终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图像采集单元一采集肢体的三维信息和被培训者的操作,例如肢体形状、尺寸、动静脉位置、学位和骨骼关节位置等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未经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59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