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芯自动加工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0352.4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9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周俊雄;黎良鹤;黄仕生;温祖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6/00;H01M10/04;B23K26/21;B23K26/7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丽莎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加工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芯自动加工设备,属于电池制造技术领域。本申请提出一种电芯自动加工设备,包括极耳焊接装置,用于将电芯的同极性的多层极耳焊接为一体;电芯入壳装置,电芯入壳装置对接极耳焊接装置,用于将电芯送入底壳内,并将电芯的极耳与底壳焊接为一体;以及壳盖激光焊接装置,壳盖激光焊接装置对接电芯入壳装置,用于将壳盖与底壳焊接为一体。相对于现有的电芯自动加工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芯自动加工设备能够实现异形非规则电池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芯自动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芯自动加工装置主要用于加工规则的圆柱电芯,例如绕卷式电芯等。而对于异形、且正负极耳沿着电芯的周向布置的电芯,现有的电芯自动加工装置尚不能满足该类电芯的自动化加工及生产。
发明内容
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芯自动加工装置,能够实现异形非规则电池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芯自动加工设备,包括极耳焊接装置,用于将电芯的同极性的多层极耳焊接为一体;电芯入壳装置,电芯入壳装置对接极耳焊接装置,用于将电芯送入底壳内,并将电芯的极耳与底壳焊接为一体;以及壳盖激光焊接装置,壳盖激光焊接装置对接电芯入壳装置,用于将壳盖与底壳焊接为一体。
相对于现有的电芯自动加工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芯自动加工设备能够实现异形非规则电池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自动加工设备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极耳焊接装置包括治具回流线,治具回流线上沿其行进路径设有同步移动的回流治具;焊接段,焊接段临近治具回流线布置,用于依次焊接回流治具中的电芯的两侧极耳;以及贴胶段,贴胶段与焊接段对接,用于将极耳的焊印面和电芯的周壁贴胶,并输出贴胶合格的电芯。通过该种布置形式,能够焊接电芯的两侧极耳,生产效率高。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治具回流线还包括回流台,回流台用于带动回流治具移动,回流台上设有多个加工位;以及压紧防抖机构,压紧防抖机构用于将位于加工位上的回流治具压紧于回流台。通过该种布置形式,不仅保证了回流治具的稳定性,还利于其他上料或取料机构对电芯精准定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多个加工位成排布置,压紧防抖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联动轴,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联动轴转动,以通过联动轴推动位于成排的加工位的多个回流治具同步压紧于回流台。该种布置形式构造简单,且传动稳定准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贴胶段包括极耳贴胶工位,极耳贴胶工位用于在极耳的焊印面贴保护胶,并进行贴胶质量检测后输出贴胶合格的电芯;以及周壁包胶工位,周壁包胶工位对接极耳贴胶工位,用于在电芯的周壁包绕胶,并进行包胶质量检测后输出包胶合格的电芯。通过贴胶段可对电芯的极耳和周壁进行贴胶,能提高电芯的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焊接段包括两个极耳焊接工位和位置切换机构,每个极耳焊接工位对应电芯的一侧极耳,位置切换机构布置于两个极耳焊接工位之间,用于转动电芯,以使未处理的极耳朝外。通过该种布置形式,使用同样的极耳焊接工位即能够依次焊接电芯的两侧极耳,降低组装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电芯入壳装置包括入壳转盘,入壳转盘上沿其周向设有同步转动的多个底壳治具;底壳上料机械手,底壳上料机械手用于将底壳上料至底壳治具;电芯上料机械手,电芯上料机械手对接极耳焊接装置,用于将电芯上料至底壳治具上的底壳内,并撑开电芯的两侧极耳,以使极耳与底壳的内壁接触;以及激光焊接机构,激光焊接机构用于将电芯的极耳与底壳焊接为一体。通过该种布置形式,能够高效进行底壳和电芯的组装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03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