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纳米颗粒-金膜体系构造高场增强的纳米间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2324.6 | 申请日: | 2020-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2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徐红星;熊洋;张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B82Y1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李炜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颗粒 体系 构造 增强 间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纳米颗粒‑金膜体系构造高场增强的纳米间隙及其制备方法。方法如下:(1)在棱镜表面依次蒸镀铬和金膜;(2)制备纳米探针溶液;(3)将纳米探针溶液滴加于在金膜上形成耦合芯片即得。所制备的纳米间隙,可用于增强拉曼光谱检测,通过棱镜激发的方式激发金膜表面等离激元,并激发纳米颗粒与其在金膜中镜像间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纳米颗粒与镜像间的纳米间隙将产生巨大的局域电场,进而对处于纳米间隙的目标分子的拉曼信号进行放大,实现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的拉曼光谱检测。本方法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谱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纳米颗粒-金膜体系构造高场增强的纳米间隙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有金属溶胶和一些固态基底。金属溶胶制备简单但不稳定,易发生聚沉,在溶液中测量拉曼信号时强度波动较大,一般都是来自统计平均的结果。一般的固态基底,“热点”分布随机,不易控制,均匀性较差,进而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信号不稳定、信号不佳等问题,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对于一些微纳加工制备的固态基底,均一性较好但成本昂贵,不易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纳米颗粒-金膜体系构造高场增强的纳米间隙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间隙可用于增强拉曼光谱检测,重复性好,灵敏度高。
本发明使用经过表面修饰的金颗粒作为纳米探针溶液,再将纳米探针溶液滴在金膜上,金颗粒将吸附在金膜上形成金颗粒金膜的耦合体系,通过棱镜入射的方式激发金膜表面等离激元,产生垂直于金膜表面的电场,纳米颗粒与镜像间的纳米间隙将产生巨大的局域电磁场,起到增强拉曼信号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纳米颗粒-金膜体系构造高场增强的纳米间隙的方法,以棱镜激发作为激发手段,包括以下步骤:
(1)在棱镜表面依次蒸镀铬和金膜;
(2)制备纳米探针溶液;
(3)将纳米探针溶液滴加于在金膜上形成耦合芯片即得。
优选的,使用波长为633nm的激光激发,p偏振,棱镜入射方式,入射角度为42-78°,100×物镜在颗粒位置处收集拉曼信号。激光功率为2mW,积分时间为60s。
进一步,步骤(1)中铬的厚度为3-5nm,金膜的厚度为45-55nm。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蒸镀的使用热蒸发镀膜机,蒸发速率为0.05nm/s,其中铬蒸镀6s,金膜蒸馍100s。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纳米探针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待测分子溶液加入到金颗粒溶液中混合后即得。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待测分子为拉曼分子,包括巯基苯甲酸和巯基吡啶,浓度为10μmol/L。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金颗粒的0.03nM,颗粒的尺寸是60nm。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拉曼分子与金颗粒的摩尔比为1:30-60。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制备耦合芯片的方法如下:将纳米探针溶液滴加在金膜表面,静置后干燥即得;所述耦合芯片上金颗粒的间距为5-10微米。优选的,将40微升纳米探针溶液滴在金膜表面,形成直径约5毫米的圆,静置10分钟,金颗粒将吸附在金膜表面,形成纳米颗粒与金膜的耦合体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利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基于纳米颗粒-金膜体系构造高场增强的纳米间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基于纳米颗粒-金膜体系构造高场增强的纳米间隙在拉曼检测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23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