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临近地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分区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3244.2 | 申请日: | 2020-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6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潇;薛晓波;沈礼鹏;卫峰;孙成;宋剑波;马宗玉;许邹;郑梦娇;孙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31/02;E02D1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谢绪宁;薛赟 |
地址: | 20007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近 地铁 基坑 支护 结构 分区 施工 方法 | ||
1.一种临近地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区域以及设置在基坑区域底部的底板(4),所述基坑区域内架设有栈桥(5),所述基坑区域包括A区域(1)、B区域(2)和C区域(3),所述A区域(1)为远离地铁深坑区域、B区域(2)为靠近地铁车站深坑区域、C区域(3)为靠近地铁隧道深坑区域,所述A区域(1)、B区域(2)和C区域(3)内均包括基坑外部竖向围护体系、基坑内部水平支撑体系,且所述A区域(1)和B区域(2)、B区域(2)和C区域(3)之间均设有不同基坑间分隔墙体系;
所述不同基坑间分隔墙体系包括设置在A区域(1)和B区域(2)之间的第二钻孔灌注桩以及设置在B区域(2)和C区域(3)之间的第二地下连续墙(35),所述第二钻孔灌注桩和第二地下连续墙(35)在A区域(1)和B区域(2)与B区域(2)和C区域(3)之间形成分隔墙;
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35)内设有遇水膨胀止水条(351),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351)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沿水平方向预埋在底板(4)的下方,所述竖直部埋设在第二地下连续墙(35)内;
所述第二地下连续墙(35)上预设的钢筋支撑架(354)上设有于对竖直部进行固定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夹板(352)和第二夹板(353),所述第一夹板(352)和第二夹板(353)均支撑在钢筋支撑架(354)上并将竖直部的顶端夹紧,所述第一夹板(352)和第二夹板(353)以及竖直部均穿设有螺杆(355),所述螺杆(355)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356),所述第一夹板(352)和第二夹板(353)背离遇水膨胀止水条(351)的一侧均固接有限位板(357),所述限位板(357)远离遇水膨胀止水条(351)的一边与钢筋支撑架(354)沿竖直方向的钢筋相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近地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区域(1)的基坑外部竖向围护体系包括第一三轴搅拌桩和第一钻孔灌注桩,所述第一三轴搅拌桩和第一钻孔灌注桩在A区域(1)形成止水帷幕(13),所述止水帷幕(13)沿A区域(1)的外周设置;所述B区域(2)的基坑外部竖向围护体系包括第一地下连续墙(22)以及预设在第一地下连续墙(22)内的双排第二三轴搅拌桩,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22)沿B区域(2)的外周设置;所述C区域(3)的基坑外部竖向围护体系与B区域(2)的基坑外部竖向围护体系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临近地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区域(1)的基坑内部水平支撑体系包括通过钢立柱(15)支撑设置在A区域(1)内的两层第一钢筋砼(14),两层所述第一钢筋砼(14)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钢筋砼(14)的两端与止水帷幕(13)相连且位于顶层的第一钢筋砼(14)支撑在止水帷幕(13)上;所述B区域(2)的基坑内部水平支撑体系包括自上而下通过钢立柱(15)支撑设置在B区域(2)内的三层第二钢筋砼(26),所述第二钢筋砼(26)的两端与第一地下连续墙(22)相连且位于顶层的第二钢筋砼(26)支撑在B区域(2)的第一地下连续墙(22)上,所述C区域(3)的基坑内部水平支撑体系包括第三钢筋砼(33)以及设置在第三钢筋砼(33)上方的带轴力自动补偿系统的伺服式钢支撑管(34),所述第三钢筋砼(33)和伺服式钢支撑管(34)通过钢立柱(15)支撑,且所述第三钢筋砼(33)和伺服式钢支撑管(34)的两端分别与C区域(3)外周的第一地下连续墙(2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临近地铁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区域(1)和B区域(2)的基坑内部水平支撑体系还包括设置在A区域(1)和B区域(2)的基坑外周的地面上的坡体(24),所述坡体(24)的坡比为1:1.5,所述坡体(24)与A区域(1)和B区域(2)的基坑之间预留有平直段(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324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