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自动化金属制品表面抛光光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6255.6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8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于吉鲲;张永春;赵成喜;唐继武;吴鸣宇;孟政;荣治明;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B24B41/02;B24B47/12;B24B47/22;B24B41/00;B24B51/00;B24B5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0 | 代理人: | 单玉刚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自动化 金属制品 表面 抛光 整装 | ||
一种高效自动化金属制品表面抛光光整装置,包括竖向的方管,方管的四周下部均固定安装竖向的导轨,导轨的外侧均设有与之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外侧均固定安装与方管垂直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外周均开设四个水平的呈环形分布的燕尾槽,第一转轴的外周均设有四个呈环形分布的安装块。本发明采用自动化的控制,进行精细化操作,通过动力控制装置驱动第一套管的转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实现对不同粗细程度抛光块的更换,分次对金属制品表面进行抛光光整,而且还能改变抛光的力度,从而实现多次抛光,有效的降低金属制品表面的粗糙度,且通过多自由度机械臂与滚轮的相互配合,能够对金属制品表面进行全面的抛光,且工作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打磨抛光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自动化金属制品表面抛光光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所需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金属等产品的外观要求更高,既要有视觉效果,又要有良好的手感效果;因此对于金属制品的表面需要进行抛光光整操作,但是现有技术中进行抛光光整操作时,需要对金属表面采用不同粗细程度的抛光装置分多次进行抛光打磨,而能够有效的降低金属表面的粗糙度,但是不同程度的抛光需要用到不同粗细程度的抛光片,且抛光力度也不相同,在进行多次抛光过程中更换抛光块整个操作过程繁琐,费时费力,且抛光力度不好控制,使得工作效率低下,且容易造成金属制品表面粗糙度不一致,从而影响产品质量,现有技术中大多是采用调节转速对金属制品表面进行抛光,抛光过程中抛光装置的转速过快,容易造成金属制品表面摩擦过热,对金属制品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自动化金属制品表面抛光光整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高效自动化金属制品表面抛光光整装置,包括竖向的方管,方管的四周下部均固定安装竖向的导轨,导轨的外侧均设有与之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外侧均固定安装与方管垂直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外周均开设四个水平的呈环形分布的燕尾槽,燕尾槽的外端均与外部相通,第一转轴的外周均设有四个呈环形分布的安装块,安装块的内侧均与对应的燕尾槽插接配合,四块安装块的外侧形成竖向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安装块的外侧面均固定安装抛光片,第一转轴对应的四个抛光片的粗细程度不同,第一转轴远离方管的一侧均设有安装块的固定结构;第一转轴靠近方管的一侧均固定套装第一伞齿轮,导轨的上部均固定安装第一圆环,第一圆环的内侧均开设环形凹槽,环形凹槽远离方管的一侧均开设水平的第一通孔,第一圆环的内侧均设有与之通过密封轴承连接的两端封口的第一套管,第一套管的两端均贯穿对应的第一圆环,第一套管的上部外周均开设与对应的环形凹槽相通的第二通孔,第一套管的下端均开设竖向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均设有与之滑动配合的活动杆,第三通孔内设有对应的活动杆的导向结构,导向结构能够使得活动杆与对应的第一套管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且随第一套管转动;第一套管内均设有与之密封接触配合的第一活塞,活动杆的内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活塞的底面,活动杆的外端均贯穿对应的第三通孔轴承连接对应的第一滑块的顶面,活动杆的外周均套装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活动杆的外周,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三通孔的内端外侧;活动杆的下端均固定套装第二伞齿轮,第二伞齿轮均与对应的第一伞齿轮啮合配合,方管的四周上部均固定安装与之垂直的外端封闭的第二套管,第二套管均位于对应的第一转轴的正上方,第二套管的底面均开设竖向的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对应的第一通孔之间均固定安装连接管连通,第二套管内均设有与之密封接触配合的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与对应的第二套管内侧远离方管的一端之间均通过第二弹簧连接,第二套管内均固定安装与之同轴的外周光滑的内部空心的固定杆,固定杆的外周均套装有数个环形的配重块,固定杆内均固定安装与之同轴的活动端朝向远离方管一侧的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活动端均为内大外小的锥形,固定杆的外周沿均开设数组竖向的倒T型的第五通孔,每组第五通孔包括两个沿固定杆水平中心线对称的第五通孔,第五通孔的组数等于配重块的个数,第五通孔位于对应的固定杆内部一侧的内径小于位于对应的固定杆外周一侧的内径;第五通孔内均设有竖向的插块,插块的两端均贯穿对应的第五通孔,插块的内端均为楔形,配重块的内侧中部均开设环形的插接槽,插块的外端能够与对应的插接槽插接配合,插块的外周均套装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插块,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五通孔的内侧壁;方管内设有能够同时驱动四根第一套管转动和锁止的动力控制装置,方管的下端内侧轴承安装第三圆环,第三圆环内侧均固定安装水平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中部均固定套装滚轮;方管固定安装于多自由度机械臂的下端,多自由度机械臂设有驱动方管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洋大学,未经大连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62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