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通道喷射电沉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0039.9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4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魏永生;王茂森;付文英;赵晨浩;韦露;赵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5/08 | 分类号: | C25D5/08;C25D17/02;C25D3/12;C25D3/54;C25D21/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211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喷射 沉积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喷射电沉积装置,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喷头,第一导轨利用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导轨两端,喷头活动地安装在第二导轨上,喷头具有多通道,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并正对着下端连有电源负极的底板,喷头通过喷液泵与溶液槽相连,底板通过吸液泵与溶液槽相连,喷液泵和吸液泵分别与控制器相连。该装置能够实现电沉积装置多通道交替喷镀,喷镀位置精确,电沉积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沉积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通道喷射电沉积装置。
背景技术
电沉积技术是金属电解冶炼、电镀过程的基础,在传统的装饰、耐磨、减摩、防腐蚀和表面改性、电性能镀层、光学性能镀层新材料的开发等方面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现代加工技术。但目前的电沉积过程中存在浓度极化、结合力差、极限电流密度小等现象,使得电沉积效率低,且目前的电沉积装置中喷头仅仅可实现单喷到喷镀,喷镀效果单一,喷镀位置难以控制,难以实现喷镀过程中交替喷镀的功能。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多通道喷镀、喷镀位置精确、电沉积效率高的多通道喷射电沉积装置。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多通道喷射电沉积装置,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喷头,第一导轨利用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导轨两端,喷头活动地安装在第二导轨上,喷头具有多通道,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并正对着下端连有电源负极的底板,喷头通过喷液泵与溶液槽相连,底板通过吸液泵与溶液槽相连,喷液泵和吸液泵分别与控制器相连。
其中,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由基座和设在基座四角的立柱构成,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安装在支架的立柱上,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装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滚轴、第二滚轴、第一皮带、第二皮带,第一滚轴、第二滚轴安装在支架的立柱上,第一皮带套在第一滚轴、第二滚轴大轴上,第二皮带穿过喷头套在第一滚轴、第二滚轴小轴上;支架上装有竖直定位装置,底板放置于竖直定位装置上;竖直定位装置包括底座、丝杠、电机、电机开关,电机开关安装在支架基座上,丝杠竖直安装在支架基座上,底端装有电机,电机和电机开关电连接,底座活动地安装在丝杠上,底板放置于底座上;喷头通过回流管与吸液泵相连,通过输液管与喷液泵相连;喷头包括第一流道、第一单向阀、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第一流道连接第一喷嘴,第一流道上设有连接第三流道的第一支路,且入口端与第二阀门开关控制的流道相连接,第一单向阀设置在第一支路上,第三流道与第二流道连接处设有第二单向阀,且入口端与第二阀门开关控制的流道相连接,第二单向阀处设有连接第三流道的第二支路,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三单向阀,第二流道连接第二喷嘴;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的阀缸面积S1、S2、S3与各自阀内弹簧的弹性系数K1、K2、K3的关系为:ai=Si×Ki×Xi,其中ai为单向阀的开启压力,Xi为弹簧的压缩量,i=1、2、3;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的开启压力分别为a1=0.07~0.1MPa、a2=0.01~0.08MPa、a3=0.12~0.2MPa;溶液槽包括第一阀门开关、第二阀门开关、第一溶液槽、回流槽、第二溶液槽和控温装置,第一溶液槽和第二溶液槽与喷液泵相连,第一溶液槽连接有第一阀门开关,第二溶液槽连接有第二阀门开关,回流槽与吸液泵相连,控温装置设置在第一溶液槽和第二溶液槽外侧;底板表面设有电解液流入孔,内部设有电解液流道。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1、实现电沉积装置多通道交替喷镀;2、喷镀位置精确;3、电沉积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布置示意图;
图3是底板俯视图;
图4是底板剖视图;
图5是喷头剖视图;
图6是溶液槽剖面图;
图7是实施例1电沉积样品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00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水套、鞋以及防水套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FDM型3D打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