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线钢丝绳轨道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1042.2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3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金亮 |
主分类号: | B61B7/06 | 分类号: | B61B7/06;B61B1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线 钢丝绳 轨道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线钢丝绳轨道车,包括钢丝绳轨道走行装置、悬吊装置、转辙轨道走行装置、回转驱动装置、电池、控制器、以及轿厢箱体,所述悬吊装置上端连接固定所述钢丝绳轨道走行装置,下端连接固定所述转辙轨道走行装置,所述转辙轨道走行装置弹性连接其下方的轿厢箱体,所述转辙轨道走行装置的车架平台上设置有回转驱动装置、电池和控制器。本发明为双线钢丝绳轨道提供一种轨道车,具有独立驱动功能和在双线钢丝绳轨道和刚性转辙轨道之间快速转辙的特点,能缩短前后车的追踪时间、从而提高双线钢丝绳轨道的运输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运输设备领域,应用于架空固定双线钢丝绳轨道,具体涉及一种双线钢丝绳轨道车。
背景技术
实用新型专利“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专利号 ZL 2017 2 0134112.5)及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平衡器及固定双线钢丝绳索道”(专利号 ZL 2017 2 0100627.3)分别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固定双线钢丝绳索道的平衡器的技术方案,该平衡器方案的实施解决了两条平行设置的大跨度的钢丝绳的平衡问题,使得两条大跨度钢丝绳在相应的点的位置上均能保持在同一水平平面上,并使两条钢丝绳的间距保持不变;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平衡器及固定双线钢丝绳索道”(专利号 ZL 2017 2 0100627.3)还提出了固定双线钢丝绳索道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一方面应用该实用新型设计的平衡器方案使两条固定钢丝绳保持水平平行和间距相等,另一方面还设计了一种抱索护管,该抱索护管的技术方案的实施使抱索护管的圆弧形顶面与平衡器的抱索卡的圆弧形顶面形成一个供滚动轮平滑滚动的轨道顶面,进而形成固定双线钢丝绳索道轨道。
固定双线钢丝绳索道轨的技术方案的实施可以通过增加支撑和固定钢丝绳的固定架的数量而任意延长钢丝绳索道轨道,也可以在固定架之间设计夹角,从而使钢丝绳索道轨道的线路走向可以不按一条直线规划设计,这两个特征大大增加了钢丝绳索道轨道的灵活性,能根据城市现有的地面条件和低空净空条件灵活规划和设计索道轨道的线路和区间站点,为双线钢丝绳索道轨道在城市交通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但是,前述设置有平衡器和抱索护管的双线钢丝绳索道轨道是固定轨道,未涉及运载功能,要使之真正实现交通运输的目的,需要设计出能够应用于前述双线钢丝绳索道轨道的独立驱动的轨道车。
发明专利“索道电车运输系统”(专利号 CN109017823A)提出的索道电车,虽然能够在两条理论上平行的钢丝绳索道上行驶,但该方案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只能应用于两个支架之间的两条钢丝绳索道上,为使两条钢丝绳保持近似平行,索道跨度不能太大,因而该运输系统只能进行一辆车(或几辆车编成的一个车辆编组)短距离往返运输,不适合前述设置有平衡器和抱索护管的长距离双线钢丝绳轨道。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在双线钢丝绳轨道上进行运输的目的,同时也为了克服现有索道电车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双线钢丝绳轨道车,该双线钢丝绳轨道车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线钢丝绳轨道车,应用于架空固定双线钢丝绳轨道,包括钢丝绳轨道走行装置、制动装置一、线路一组、悬吊装置、回转驱动装置、线路二组、电池、控制器、转辙轨道走行装置、制动装置二、线路三组、以及轿厢箱体。
所述转辙轨道走行装置包括车架和转辙轨道轮毂电机走行轮,所述车架由两支平行设置的纵梁和至少两支横梁组成,四个所述转辙轨道轮毂电机走行轮两两对称设置,其引出线路一端的芯轴定子分别连接固定在所述车架的纵梁的两端的外侧。
所述制动装置二设置四副,分别包括相互配合的碟刹片二和碟刹制动二,所述碟刹片二设置在所述转辙轨道轮毂电机走行轮的引出线路一端的转子上,所述碟刹制动二套设在所述转辙轨道轮毂电机走行轮的芯轴定子外。
所述车架上设置四个吊点,与所述轿厢箱体顶部弹性连接。
所述车架的纵梁的顶面和横梁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该平面上固设有车架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金亮,未经陈金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10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