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晶粒尺寸可控ITO陶瓷靶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50796.4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4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何季麟;孙本双;舒永春;刘洋;陈杰;曾学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智易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15 | 代理人: | 朱春野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晶粒 尺寸 可控 ito 陶瓷 制备 方法 | ||
一种晶粒尺寸可控ITO陶瓷靶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质量份数为90~97的In2O3粉体和质量份数为10~3的SnO2粉体,与去离子水、稀释剂、粘结剂和高分子材料用砂磨机球磨混合,得到固含量在70~80%之间、粘度在120~300mpa.s之间的ITO陶瓷浆料,且混合粉体的平均粒径D50控制在100~300nm;ITO陶瓷浆料经压力注浆成形,得到相对密度为58~62%的ITO陶瓷生坯体;将ITO陶瓷生坯体放入脱脂烧结一体化炉,加热至脱脂温度700~800℃,将ITO陶瓷靶材在常压氧气氛中进行脱脂处理,时间设定为12~36小时;从脱脂温度升温到第一烧结温度1600~1650℃,常压氧气氛保温0~60min,随即降低到第二烧结温度1500~1540℃,常压氧气氛保温12~36小时,最终得到ITO陶瓷靶材。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陶瓷靶材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晶粒尺寸可控ITO陶瓷靶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ITO陶瓷靶材是制备导电玻璃上透明导电薄膜(TCO)的主要原材料。ITO陶瓷靶材通过溅射在玻璃基板上形成一层透明的导电薄膜,该薄膜经过处理后便形成常见的透明电极。与其他氧化物薄膜相比,ITO(Indium Tin Oxide)导电薄膜的性能最为优良,其主要原因是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电阻率10-4Ω·cm),透光性(透过率85%);高紫外线吸收率(吸收率85%);红外线单向穿透性(反射率80%)。
ITO陶瓷靶材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ITO导电玻璃的质量、生产效率、成品率的关键。一般来讲,高性能ITO陶瓷靶材应具备以下性能:高纯度(99.99%)、高密度(相对密度99.5%)、低电阻率(0.14mΩ·cm)、大尺寸和相结构均匀性。尤其是相结构均匀性,包括二次相(In4Sn3O12相)分布含量及均匀性,对磁控溅射制备ITO薄膜工艺过程及性能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ITO陶瓷靶材的晶粒细小均匀,可以降低靶材溅射过程中的结瘤现象,可以提高靶材的利用率;同时可以提高ITO薄膜的光电性能的稳定性。
目前常用制备ITO陶瓷靶材的烧结方法是采用脱脂和烧结分开进行的工艺。针对该烧结工艺,如果最高烧结温度低于1540℃时,ITO陶瓷靶材无法完全致密化,其内部微观组织仍然会有很多孔洞;而其最高烧结温度高于1600℃时,又会出现晶粒粗大且均匀性差等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解决以上提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晶粒尺寸可控ITO陶瓷靶材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质量份数为90~97的In2O3粉体和质量份数为10~3的SnO2粉体,与去离子水、稀释剂、粘结剂和高分子材料用砂磨机球磨混合,得到固含量在70~80%之间、粘度在120~300mpa.s之间的ITO陶瓷浆料,且ITO陶瓷浆料中混合粉体的平均粒径D50控制在200~300nm;
ITO陶瓷浆料经压力注浆成形,得到相对密度为58~62%的ITO陶瓷生坯体;
ITO陶瓷生坯体经一体化脱脂烧结处理,得到ITO陶瓷靶材;其中,所述一体化脱脂烧结处理具体包括:
将ITO陶瓷生坯体放入脱脂烧结一体化炉;
将脱脂烧结一体化炉加热至脱脂温度700~800℃,将ITO陶瓷靶材在常压氧气氛中进行脱脂处理,脱脂时间设定为12~36小时;
将脱脂烧结一体化炉从脱脂温度升温到第一烧结温度1600~1650℃;
升温到第一烧结温度后,在第一烧结温度下保温0~60min,随即开始将脱脂烧结一体化炉从第一烧结温度降低到第二烧结温度1500~1540℃,将ITO靶材在第二烧结温度、常压氧气氛中进行烧结处理,保温12~36小时,最终得到ITO陶瓷靶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07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仲胺基改性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水处理防呆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