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电动尾门撑杆自动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0970.5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5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郭伟峰;高松;马佳佳;熊叶义;黄水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赛诺泰克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44 | 分类号: | E05F15/44;E05F15/42;E05F15/611;B60J5/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周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2 | 代理人: | 王晓玲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动 撑杆 自动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安装于车身的中央处理单元、CAN信号收发单元、CAN总线和撑杆控制单元,撑杆控制系统还包括撑杆控制装置、尾门开关、报警器、防夹条装置和电源模块,撑杆控制装置包括驱动杆、电机、电机控制单元和霍尔传感器;驱动杆内套管的外表面设有耐腐润滑复合涂层,外套管的外侧设有防腐涂层。本发明通过设置霍尔传感器和防夹条传感器两种结构,双重保险,使得在尾门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碰到障碍物,随即反向运转,使得汽车尾门开关过程安全可靠;且撑杆通过在内套管的外表面设有耐腐润滑复合涂层,提高内套管和外套管相对轴向运动的顺畅度和耐磨性,提高撑杆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尾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基于汽车电动尾门撑杆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电动尾门,驾乘者通过按动车辆尾门开关键、遥控车钥匙或在尾门相应区域使用手或任意物体感应操作,控制尾门开闭的装置,电动尾门还带智能防夹、高度记忆功能等功能。具有操控便捷,实用性强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在SUV等车型上。
现有技术中,一般的电动尾门只能通过加装的尾门开关来开启和关闭尾门,且在非停车档或行驶中在碰到尾门开关时仍能开启尾门,甚至一些电动尾门还没有防夹功能,这样就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甚至有些车辆在运动状态时背门仍能打开,可能会对消费者人身财产造成损失。
随着环境污染的严重,雨水酸度的变大等环境因素的改变,以及洗车过程中的洗涤剂中含有的腐蚀成分,时间久了,使得尾门撑杆的内套管和外套管容易被腐蚀氧化生锈等,且在尾门撑杆的伸缩和伸长的初期,内套管或外套管自带的毛刺等容易将外套管的内壁刮伤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自动控制系统,通过设置霍尔传感器和防夹条传感器两种结构,双重保险,使得在尾门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碰到障碍物,随即反向运转,使得汽车尾门开关过程安全可靠,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且通过在内套管的外表面设有耐腐润滑复合涂层,提高内套管和外套管相对轴向运动的顺畅度,以及二者相对滑动时的耐磨性,再通过外套管的外侧设有水位防腐涂层提高撑杆的防腐性能,进而提高撑杆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安装于车身的中央处理单元、具有信号收发功能的CAN信号收发单元、用于接收车辆信息的CAN总线和安装于尾门的撑杆控制单元,所述CAN信号单元的一端与所述CAN总线电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撑杆控制单元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
所述撑杆控制系统还包括撑杆控制装置、尾门开关、报警器、防夹条装置和电源模块,所述尾门开关、所述报警器和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撑杆控制装置包括驱动杆、电机、电机控制单元和霍尔传感器,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驱动杆,通过电机驱动杆驱动所述驱动杆伸长或或收缩,所述电机驱动单元、所述霍尔传感器和所述防夹条装置分别与所述撑杆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驱动杆包括丝杠、丝杠套管、丝杠螺母、弹簧、内套管和外套管,定义内套管所在的一侧为右,所述丝杠的左端与所述丝杠螺母连接,所述丝杠螺母固定安装于所述丝杠套管的右端,所述丝杠的右端与所述内套筒的右端连接,所述弹簧套装于所述丝杠和所述丝杠套筒,所述内套筒套装于所述弹簧,所述外套管套装于所述内套管且所述外套管能够沿内套管轴向移动;
所述内套管的外表面设有耐腐润滑复合涂层,所述耐腐润滑复合涂层包括位于内侧的耐磨镀层和位于所述耐磨镀层外侧的润滑涂层,所述耐磨镀层的厚度为0.08-0.15mm,所述润滑涂层的厚度为0.01-0.03mm;
所述外套管的外侧设有防腐涂层,所述防腐涂层为防锈层,所述防锈层的厚度为0.03-0.05mm。
进一步地说,所述防夹条装置为防夹胶条传感器,所述防夹条传感器为上下两个互不接触的导体,所述防夹条传感器的安装间隙为0.01-0.0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赛诺泰克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赛诺泰克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09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滴水阀及其阀门
- 下一篇:快速连接磁性接口产品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