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车辆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燃料电池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51970.7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2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S·阿萨里肯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40 | 分类号: | B60L58/40;H01M10/46;H01M10/63;H01M10/6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白雪静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车辆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燃料电池车辆。其中,燃料电池车辆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和储能装置,储能装置的温度位于预定温度区间时,储能装置为高效模式,位于预定温度之外时,储能装置为低效模式,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燃料电池系统的输出电压;如果输出电压达到预定电压,则调节储能装置的温度至预定温度区间之外,以便储能装置以低效模式储存燃料电池系统输出的多余电量,以使燃料电池系统的输出电压下降至预定电压之下。本申请的燃料电池车辆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燃料电池系统因输出电压过高而对燃料电池系统造成损坏,保证了燃料电池系统的良好状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燃料电池车辆。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车辆以燃料电池系统供能为主,燃料电池系统是否良好对燃料电池车辆至关重要。燃料电池系统通过燃料电池堆发电,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氧化,通过氧化反应后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化成电能。燃料电池堆有一个膜电极组件,用于选择性运输氢离子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由一对由多孔材料形成的电极夹在两侧。每个电极包含碳粉,作为其主要成分,碳粉带有铂类金属催化剂,包含催化剂层和聚合物电解质膜相接处以及一个在催化剂层表面形成的气体扩散层,催化剂层具有渗透性和电子导电性的。
当燃料电池堆的输出电压变化到高电位范围内时,膜电极组件的催化剂层中所含的铂催化剂容易被电离子溶解在高电位环境中,可能会导致燃料电池堆的恶化。为了避免燃料电池堆的恶化,相关技术中,通过蓄电池存储燃料电池系统输出的电能,从而使燃料电池系统的输出电压下降,但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很多工况下,车辆的负载用电很少,此时,燃料电池系统输出的电能将存储到蓄电池中,而蓄电池将很快充满电,不能够继续接收燃料电池系统输出的电能,燃料电池堆的输出电压还是会保持在较高的电位,因此,燃料电池堆的恶化情况改善有限,影响燃料电池系统的健康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燃料电池系统因输出电压过高而对燃料电池系统造成损坏,保证了燃料电池系统的良好状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控制方法,所述燃料电池车辆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和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的温度位于预定温度区间时,所述储能装置为高效模式,位于所述预定温度之外时,所述储能装置为低效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输出电压;如果所述输出电压达到预定电压,则调节所述储能装置的温度至所述预定温度区间之外,以便所述储能装置以低效模式储存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输出的多余电量,以使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输出电压下降至所述预定电压之下。
进一步的,所述如果所述输出电压达到预定电压,则调节所述储能装置的温度至所述预定温度区间之外,包括:如果所述储能装置的温度接近所述预定温度区间的下限温度,则对所述储能装置进行降温至所述下限温度之下;如果所述储能装置的温度接近所述预定温度区间的上限温度,则对所述储能装置进行升温至所述上限温度之上。
进一步的,所述储能装置为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在低效模式时的剩余电量小于所述蓄电池在高效模式时的剩余电量。
进一步的,还包括:获取道路信息;根据所述道路信息预测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输出电压的变化趋势是否向所述预定电压变化;如果是,则预先调节所述储能装置的温度至所述预定温度区间之外。
进一步的,所述预定电压为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的开路电压。
本申请的燃料电池车辆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燃料电池系统因输出电压过高而对燃料电池系统造成损坏,保证了燃料电池系统的良好状态。
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避免燃料电池系统因输出电压过高而对燃料电池系统造成损坏,保证了燃料电池系统的良好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19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