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钢制框式后副车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4562.7 | 申请日: | 2020-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6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袁家骏;蒋超;朱建山;韩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格纳卫蓝新能源汽车技术(镇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1/15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杨军 |
地址: | 21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钢制 框式后副 车架 | ||
1.一种新型钢制框式后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右纵梁,所述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右纵梁围合成一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由位于前后两侧的前横梁前板(7)、前横梁后板(8)焊接组合而成,所述后横梁由位于前后两侧的后横梁后板(9)、后横梁前板(10)焊接组合而成,所述左纵梁由位于上下两侧的左纵梁上板(1)、左纵梁下板(2)焊接组合而成,所述右纵梁由位于上下两侧的右纵梁上板(4)、右纵梁下板(5)焊接组合而成,所述左纵梁下板(2)的下方设有左纵梁下连接梁(3),所述右纵梁下板(5)的下方设有右纵梁下连接梁(6),所述左纵梁下连接梁(3)焊接在左纵梁与后横梁之间,所述右纵梁下连接梁(6)焊接在右纵梁与后横梁之间,所述左纵梁下连接梁(3)与左纵梁、以及右纵梁下连接梁(6)与右纵梁相互之间分别构成框架结构,所述左纵梁的前后端分别焊接有左前套管(21)、左后套管(22),所述右纵梁的前后端分别焊接有右前套管(23)、右后套管(24),所述左纵梁上板(1)、左纵梁下板(2)、左纵梁下连接梁(3)、右纵梁上板(4)、右纵梁下板(5)、右纵梁下连接梁(6)、前横梁前板(7)、前横梁后板(8)、后横梁后板(9)、后横梁前板(10)、左前套管(21)、左后套管(22)、右前套管(23)、右后套管(24)均为钢制钣金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制框式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的前部焊接有左右前H臂支架一(11)、左右前H臂支架二(12),所述左右前H臂支架一(11)与左右前H臂支架二(12)相对布置且构成H形,所述左纵梁的后部焊接有左右后H臂支架一(15)、左右后H臂支架二(16),所述左右后H臂支架一(15)与左右后H臂支架二(16)相对布置且构成H形,所述左右后H臂支架二(16)后侧焊接有高度传感器安装支架(1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钢制框式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前H臂支架一(11)、左右前H臂支架二(12)、左右后H臂支架一(15)、左右后H臂支架二(16)、高度传感器安装支架(19)均为钢制钣金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制框式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下连接梁(3)上焊接有左右前束连杆支架(13),所述左纵梁下连接梁(3)与左纵梁下板(2)之间焊接有竖直布置的左右外倾连杆支架(14),所述左纵梁后端焊接有左右稳定杆支架(17),所述左右稳定杆支架(17)与左后套管(22)焊接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钢制框式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前板(10)与左纵梁上板(1)之间焊接有左右加强支架(18),所述后横梁的前侧设置有左右底护板安装支架(20),所述左右底护板安装支架(20)焊接在后横梁前板(10)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钢制框式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前束连杆支架(13)、左右外倾连杆支架(14)、左右稳定杆支架(17)、左右加强支架(18)、左右底护板安装支架(20)均为钢制钣金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制框式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套管(21)、左后套管(22)、右前套管(23)、右后套管(24)中均压有衬套,并通过衬套孔与汽车车身以螺栓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制框式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下连接梁(3)前端与左纵梁下板(2)前底部相连接,所述左纵梁下连接梁(3)后端与后横梁前板(10)左前部相连接,所述右纵梁下连接梁(6)前端与右纵梁下板(5)前底部相连接,所述右纵梁下连接梁(6)后端与后横梁前板(10)右前部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制框式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前板(7)、前横梁后板(8)为弧形结构且相互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后横梁后板(9)、后横梁前板(10)为弧形结构且相互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左纵梁上板(1)、左纵梁下板(2)为弧形结构且相互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右纵梁上板(4)、右纵梁下板(5)为弧形结构且相互之间形成有空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格纳卫蓝新能源汽车技术(镇江)有限公司,未经麦格纳卫蓝新能源汽车技术(镇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456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防火柔软电缆
- 下一篇:一种充气拉伸分散式防伪颗粒印刷机器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