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轴度自动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58123.3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6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徐秀栋;苏建仓;李梅;李锐;程杰;胡祥刚;张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核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P19/10 | 分类号: | B23P19/10;G01B11/27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郑丽红 |
地址: | 71002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轴 自动 调整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同轴度自动调整装置,包括内筒(5)和外筒(1),所述外筒(1)套装在内筒(5)外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激光测距仪(2)和调整单元;
所述激光测距仪(2)在外筒(1)两端各布置四个,每端四个两两分别呈90°安装于外筒(1)内壁上,且激光测距仪(2)发射的激光束能发射至内筒(5)外壁上;所述调整单元设置在内筒(5)和外筒(1)之间,且两端各布置四个,每端四个两两分别呈90°安装于外筒(1)内壁上,且安装位置与激光测距仪(2)的位置一一对应;
所述调整单元包括外支撑组件(3)、内调节组件(6)、旋转螺杆(4)和电机(7);
所述外支撑组件(3)包括外支撑底座(12)、外支撑板(10)、外支撑杆(11)和多根外支撑弹簧(9);所述外支撑底座(12)的底端与外筒(1)连接,顶端设置有滑槽,所述外支撑板(10)安装在滑槽内,且能够在滑槽内滑动;所述外支撑弹簧(9)设置在外支撑板(10)和外支撑底座(12)之间,且其安装方向与外支撑板(10)的滑动方向垂直;所述外支撑杆(11)为中空结构,其底端固定设置在外支撑板(10)上;
所述内调节组件(6)包括内调节底座(15)、内调节支撑板(19)、内螺旋杆(14)和多根内调节弹簧(18);所述内调节底座(15)的顶端与内筒(5)连接,底端设置有滑槽,所述内调节支撑板(19)安装在滑槽内,且能够在滑槽内滑动,所述内调节弹簧(18)设置在内调节底座(15)和内调节支撑板(19)之间,且其安装方向与内调节支撑板(19)的滑动方向垂直;所述内螺旋杆(14)的顶端固定设置在内调节支撑板(19)上;
所述旋转螺杆(4)的底端通过轴承(13)安装在外支撑杆(11)上,顶端与内螺旋杆(14)螺纹连接;所述电机(7)的壳体固定设置在外支撑板(10)上,电机轴(16)与旋转螺杆(4)连接,所述电机(7)通过电机轴(16)带动旋转螺杆(4)转动,随着旋转螺杆(4)的转动,带动内螺旋杆(14)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同轴度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螺杆(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柱段(24)、第二圆柱段(25)和第三圆柱段(26),所述第一圆柱段(24)为中空结构,通过轴承(13)安装在外支撑杆(11)上,所述第二圆柱段(25)上设置有螺杆传动轴(17),所述螺杆传动轴(17)与电机轴(16)连接,所述第三圆柱段(26)为中空结构,设置有内螺纹,与内螺旋杆(14)的外螺纹通过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同轴度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段(24)、第二圆柱段(25)和第三圆柱段(26)依次通过多根连接杆(2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同轴度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传动轴(17)与电机轴(16)通过联轴器(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同轴度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底座(12)与外筒(1)配合处为弧面,与外筒(1)内表面配合固定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同轴度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调节底座(15)与内筒(5)配合处为弧面,与内筒(5)外表面配合固定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同轴度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杆(1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法兰(28),所述外支撑杆(11)通过第一安装法兰(28)固定设置在外支撑板(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同轴度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杆(14)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安装法兰(29),所述内螺旋杆(14)通过第二安装法兰(29)固定设置在内调节支撑板(19)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同轴度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杆(11)的中空圆柱端部设置有轴承挡壁(23),用于对轴承(13)实现轴向限位。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同轴度自动调整装置的同轴度自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测量内筒与外筒之间的半径间距;
外筒的内径为R,以外筒一端截面圆的圆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oxyz,激光测距仪测量的oz方向内筒和外筒之间的半径间距为d1和d3,ox方向内筒和外筒之间的半径间距为d2和d4;
步骤二、计算控制误差wmin;
2.1)计算内筒一端截面外壁四点拟合圆的坐标值o=[ox oy oz]T;
oy=0
其中,C=4×[(R-d2)2+(d4-R)2]-(d4-d2)2;
D=-(d4-d2)×(d3-d1);
E=4×[(R-d2)3+(d4-R)3]-[(R-d2)2+(R-d1)2+(d4-R)2+(d3-R)2]×(d4-d2);
G=4×[(R-d1)2+(d3-R)2]-(d3-d1)2;
H=4×[(R-d1)3+(d3-R)3]-[(R-d2)2+(R-d1)2+(d4-R)2+(d3-R)2]×(d3-d1);
2.2)确定外筒及内筒一端截面圆心之间的距离r;
2.3)计算控制误差wmin;
|rq-r|=wmin
其中,rq为期望的圆心距离;
步骤三、判断控制误差wmin是否在要求范围内,若在要求范围内,则执行步骤六,若不在要求范围内,则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控制器根据控制误差wmin控制调整单元相应的电机,驱动电机动作实现同轴度的调整;
步骤五、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四,直至控制误差Wmin在要求范围内;
步骤六、对内外筒另一端参照步骤一至步骤五进行同轴度调整,最终实现整个内外筒之间同轴度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核技术研究院,未经西北核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812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