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可拉伸电子化的皮肤创面修复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3571.2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7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旺寿;赵鑫;钟西舟;石柳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溢鑫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F7/02;A61L15/18;A61L15/44;A61L15/4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可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99 | 代理人: | 彭光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拉伸 电子 皮肤 创面 修复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医用辅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可拉伸电子化的皮肤创面修复贴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柔性可拉伸电子化的皮肤创面修复贴包括柔性基膜、复合于柔性基膜一侧的石墨烯发热膜、设于石墨烯发热膜远离柔性基膜一侧的纳米金属银颗粒层和与纳米金属银颗粒层电连接的电源,所述石墨烯发热膜为直立石墨烯膜。其具有可加热,促进人体皮肤伤口创面修复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辅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可拉伸电子化的皮肤创面修复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修复贴是为了重建或修复皮肤屏障,可以暂时替代皮肤的部分功能的创面敷料。现有的创面修复贴一般都是在胶带上粘贴沾有敷料的药垫,使用时,通过胶带将药垫粘贴到皮肤伤口处,使敷料与皮肤接触,有助于伤口修复,但是这种修复贴的敷料受到外界温度环境的影响,不能保持敷料的最佳作用温度,使修复贴的修复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可拉伸电子化的皮肤创面修复贴,具有可加热,促进人体皮肤伤口创面修复的优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柔性可拉伸电子化的皮肤创面修复贴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可控性高,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柔性可拉伸电子化的皮肤创面修复贴,其包括柔性基膜、复合于柔性基膜一侧的石墨烯发热膜、设于石墨烯发热膜远离柔性基膜一侧的纳米金属银颗粒层和与纳米金属银颗粒层电连接的电源,所述石墨烯发热膜为直立石墨烯膜。
其中,所述直立石墨烯膜的厚度为0.1μm-20μm。
其中,所述纳米金属银颗粒层的厚度为2-100n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的柔性可拉伸电子化的皮肤创面修复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步骤一、在基材上生长直立石墨烯膜;
步骤二、在直立石墨烯膜远离基材的一面涂布高分子聚合物;
步骤三、将含有直立石墨烯膜和高分子聚合物的基材进行高温固化,使高分子聚合物固化形成柔性基膜,然后将基材与直立石墨烯膜进行机械剥离,使基材与直立石墨烯膜分离开;
步骤四、将含有直立石墨烯膜和柔性基膜的复合层放置于物理气相沉积设备内,并向装置内通入惰性气体,然后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在直立石墨烯膜表面生长纳米金属银颗粒,多个纳米金属银颗粒在直立石墨烯膜表面形成纳米金属银颗粒层;
步骤五、将纳米金属银颗粒层与电源电连接。
其中,所述步骤一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基材进行超声波清洗后,再进行干燥处理;
步骤S2、将基材放入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真空腔中,对基材进行加热后保温;
步骤S3、向真空腔中通入碳源和缓冲气体,然后对基材进行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反应结束后待基材冷却,即完成直立石墨烯膜的生长。
其中,在所述步骤S2中,真空腔内的气压为10-5-10-2Pa,所述基材加热至900-1100℃,保温时间为30-50min。
其中,在所述步骤S3中,真空腔内的气压为0.1-100Pa,温度为500-1000℃,所述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设备提供的功率为500-1500W,直立石墨烯膜的生长时间为5-60min,反应结束后基材冷却至180-220℃。
其中,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碳源为甲烷、乙炔中的至少一种,通入的碳源量为15-25sccm,所述缓冲气体为氢气,通入的缓冲气体为8-12sc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溢鑫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溢鑫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35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