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体育、武术陪练的太极推手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4259.5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4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牟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琰道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69/34 | 分类号: | A63B69/34;B25J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黄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体育 武术 陪练 太极 推手 机器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体育、武术陪练的太极推手机器人,旨在解决太极拳练习中推手练习这一关键环节。一种用于体育、武术陪练的太极推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采用人体仿真设计;驱动系统,用于驱动机器人主体执行动作;机器人与环境交换系统,用于实现机器人与外部设备的协调;感受系统,用以获得机器人主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状态中的信息;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程序或接收外部反馈信号,下达机器人主体动作的控制命令;人机交互系统,用于实现人与机器人的交互功能。本发明赋予了实体机器人在体育训练领域的拟人化功能,填补了武术训练中人、机结合的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人、机直接互动的用于体育、武术训练特别适用于太极拳内力、揉劲训练环节的太极推手机器人。
背景技术
太极拳的练习一直制约着太极拳的普及和发展,行业内常言‘太极拳十年不出门’,其是指习练者难以练出太极拳的神韵(内力、揉劲)——即自信心,而难以在人前展示,造成这一制约的环节就是太极练习中的“推手”。推手需要一对一的对练,陪练者也需要有适当的水准、功力、动作的规范度以及良好的耐心、时间上的吻合;而这些因素在现实中很难满足。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我国发明专利CN201610374146.1,提出了一种解决办法,该专利提供了基于一种语言的对太极拳动作“规范”程度的识别判定方法,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太极拳是源自中国“太极文化”的体现在运动养生方面的一个载体。经过千年传承的太极拳,在国内、国外有着上百个流派,每个流派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体现在动作姿态方面的套路和功法,每个人的教法都各有不同,每个习练者的悟性又不尽相同,由此可知,太极拳并不是一个走标准靠打分来评判的领域,上述专利的技术思路与太极拳的练习思路背道而驰,其所强调的“精准性”和“唯一性”并不利于太极拳的练习,且只能是阻碍太极运动的发展。
综上所述,如何正确解决太极拳练习中“推手”练习这一关键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即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重要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体育、武术陪练的太极推手机器人,旨在解决太极拳练习中推手练习这一关键环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体育、武术陪练的太极推手机器人,包括:
机器人主体,采用人体仿真设计;
驱动系统,用于驱动机器人主体执行动作;
机器人与环境交换系统,用于实现机器人与外部设备的协调;
感受系统,用以获得机器人主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状态中的信息;
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程序或接收外部反馈信号,下达机器人主体动作的控制命令;
人机交互系统,用于实现人与机器人的交互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主体包括头部、颈部、躯干部、肩周部、上臂部、肘关节部、下臂部、腕部、手部、指部、腰部、胯部、大腿部、膝关节部、小腿部、踝部、脚部、机座;;上述部件均匹配设置有对应的驱动机构,所有的驱动机构组合构成驱动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采用液压传动和/或电动传动。
进一步的,机器人与环境交换系统为外部设备连接接口、设备识别及驱动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感受系统包括内部传感器模块和外部传感器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内部传感器模块包括:视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嗅觉传感器、内部温度传感器、内部湿度传感器、方向传感器;所述外部传感器包括:外部温度传感器、外部湿度传感器、力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系统还包括有阻尼力度调节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琰道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琰道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42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