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波紧框架自适应稀疏三维地震数据重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5607.0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9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陈杰;马泽川;陈力鑫;王鹏飞;李雪梅;郝思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钟玉巧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波紧 框架 自适应 稀疏 三维 地震 数据 方法 | ||
1.一种小波紧框架自适应稀疏三维地震数据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采用小波紧框架初始化字典进行训练,根据训练后的字典进行地震数据重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波紧框架自适应稀疏三维地震数据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小波紧框架初始化的字典进行训练,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
A1、输入数据,所述输入数据为含噪的且欠采样的地震数据;
A2、采用小波紧框架初始化字典;
A3、将输入数据分块生成训练样本;
A4、根据训练样本对步骤A2的初始化字典进行训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波紧框架自适应稀疏三维地震数据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2具体为:基于小波紧框架的自适应稀疏变换目标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v是稀疏系数向量,DT为字典,D为DT的转置矩阵,g为数据向量,λ是拉格朗日常数,表示L2范数平方,‖·‖0表示L0范数,I为单位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波紧框架自适应稀疏三维地震数据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为:对基于小波紧框架的自适应稀疏变换目标函数,进行迭代求解,得到训练后的字典;具体包括稀疏编码阶段的迭代与字典更新阶段的迭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波紧框架自适应稀疏三维地震数据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疏编码阶段的迭代,具体为:
固定DT,并通过经典的稀疏近似问题求解稀疏系数v:
表示定义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波紧框架自适应稀疏三维地震数据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字典更新阶段的迭代,具体为:
固定v,并求解以下问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小波紧框架自适应稀疏三维地震数据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硬阈值方法进行求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小波紧框架自适应稀疏三维地震数据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求解过程为:首先基于主成分分析理论,推导出其显式解:
(DT)(k+1)=XUT
通过SVD分解法得到:
VGT=USXT
其中,V=[v1,v2,…,vN]是g在DT下变换系数组合而成的矩阵,G=[g1,g2,…gN]是矢量形式的样本组合而成的矩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小波紧框架自适应稀疏三维地震数据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训练后的字典进行地震数据重构,具体为:根据训练后的字典,采用稀疏促进方法进行地震数据重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56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串口网络化属性配置的系统
- 下一篇:智能决策方法和智能决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