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车辆和冷却涡轮增压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7797.X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1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米泽幸一;吉嵜聪;前田治;安藤大吾;浅见良和;板垣宪治;尾山俊介;牟田浩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29/02 | 分类号: | F02D29/02;F02D17/04;F01D25/14;F01P3/12;F01P5/10;F02B63/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沈同全;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车辆 冷却 涡轮 增压 方法 | ||
提供了混合动力车辆和冷却涡轮增压器的方法,其中当在从HV行驶(即,由发动机和马达进行的行驶,其中由发动机产生行驶驱动力)转变到EV行驶(即,由马达进行的行驶,其中发动机不产生行驶驱动力)的时刻满足规定的执行条件时,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器(62)进行发动机(13)的马达驱动(或自维持运行),并且之后使发动机(13)停止。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非临时申请是基于2019年3月14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047254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混合动力车辆和冷却混合动力车辆中的涡轮增压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公开第2015-58924号公开了一种包括涡轮增压器的混合动力车辆。
发明内容
混合动力车辆包括产生行驶驱动力的发动机和马达,以及向马达供应电力的蓄电装置。混合动力车辆能够利用由发动机产生的行驶驱动力和/或由马达产生的行驶驱动力行驶。混合动力车辆根据情况例如在由发动机和马达进行的行驶(其中发动机产生行驶驱动力)(以下,也称之为“HV行驶”)与由马达进行的行驶(其中发动机不产生行驶驱动力)(以下,也称之为“EV行驶”)之间进行切换的同时进行行驶。因此,能够降低发动机的燃料消耗率(每单位行驶距离的燃料消耗)。
涡轮增压器包括设置在发动机的进气通路中的压缩机和设置在发动机的排气通路中的涡轮机。涡轮机通过接收从发动机主体排出的排气流而旋转,并且压缩机与涡轮机一起旋转。当压缩机旋转时,朝向发动机主体的进气被压缩,并且压缩空气被供应到发动机主体。
在涡轮增压器中,当压缩机和涡轮机旋转时,压缩机和涡轮机之间的联接的部分(例如,将压缩机和涡轮机彼此联接的轴)通过摩擦而被加热。转速越高,轴的温度趋于越高。当轴的温度过高时,轴会发生卡住,并且涡轮增压器可能无法正常运行。特别地,与仅将发动机用作行驶放入动力源的车辆(通常也称为“传统车辆”)相比,在混合动力车辆中更容易发生卡住。如下,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分析了在混合动力车辆中比在传统车辆中更有可能发生卡住的原因。
在发动机开启时,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由排气加热,而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由进气冷却。当传统车辆停止时,即使驾驶员关闭加速器(例如,当驾驶员将他/她的脚离开加速器踏板时),发动机也不会立即停止而是保持旋转一段时间。因此,涡轮增压器能够由进气冷却。由于发动机在轻负载下旋转,因此发动机的排气的温度较低。因此,在传统车辆中,当涡轮增压器停止时能够对其进行冷却。
而另一方面,在混合动力车辆中,当进行了从HV行驶到EV行驶的转变时,发动机立即停止。由于在EV行驶期间发动机关闭,因此涡轮增压器不会由进气冷却。因此,在混合动力车辆中,冷却涡轮增压器的机会更少,并且涡轮增压器的温度趋于较高。
做出本公开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涡轮增压器的过热的混合动力车辆和冷却涡轮增压器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混合动力车辆包括产生行驶驱动力的发动机和马达,向马达供应电力的蓄电装置以及控制发动机和马达的控制器。发动机包括在此处进行燃烧的发动机主体,连接到发动机主体的进气通路和排气通路,以及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器包括设置在进气通路中的压缩机和设置在排气通路中的涡轮机。压缩机和涡轮机一起旋转。当在从HV行驶(即,由发动机和马达进行的行驶,其中由发动机产生行驶驱动力)转变到EV行驶(即,由马达进行的行驶,其中发动机不产生行驶驱动力)的时刻满足规定条件(以下也称为“执行条件”)时,控制器进行发动机的自维持运行或马达驱动,并且然后使发动机停止。
当在混合动力车辆中满足执行条件时,在发动机停止之前进行自维持运行或马达驱动,使得能够由进气冷却涡轮增压器。因此能够抑制涡轮增压器的过热。涡轮增压器通过自维持运行或马达驱动而冷却的时间段在下文中也称为“进气冷却时间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77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