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7893.4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9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魏亮;宋丹青;孙润军;张昭环;张一心;刘呈坤;董洁;王秋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绍兴市柯桥区西纺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L15/28 | 分类号: | A61L15/28;A61L15/20;A61L15/18;A61L15/26;A61L15/42;A61L15/44;A61L15/46;A61L15/5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郭瑶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消炎 促进 伤口 愈合 生物 医用 敷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采用含姜黄素的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作为亲肤层,能够为伤口愈合提供理想的抗菌环境,促进伤口愈合,缓解伤口疼痛。采用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作为中间层,在吸收渗液的同时具有消炎、促进凝血和抑制疤痕的作用。采用聚氨酯膜作为隔离层,能够起到防尘、防水、防漏气、防污染的效果。将三者进行复合制得的生物医用敷料,具有优势互补和协同作用,具有抗菌抑菌性,消炎效果好,防黏连,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本发明的医用止血敷料对人体无副作用,对皮肤无任何刺激性,使用安全,绿色无污染,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医用敷料是由天然植物纤维或动物毛类物质构成,如纱布、羊毛、棉垫、油纱布等。这类敷料在更换时容易与伤口粘黏,去除敷料的同时容易破坏新生的肉芽组织,导致使用者疼痛,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医用敷料为了获得更好的抗菌性能和使用效果,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专利201310165016.3中李莉等人将海藻酸钠加入到纳米银溶胶中,与制备的高分子交联剂混合,提供了一种含纳米银的海藻酸钠基抗菌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专利CN105311668A中公开了一种细菌纤维素复合氧化亚铜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但是在使用过程,金属离子不断释放,被人体吸收后可能会产生病变,对人体器官具有潜在危害。专利201610036304.2中公开了一种添加一定量的环丙沙星的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但是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可能会使病菌发生变异而产生耐药性。专利ZL200420103421.9中公开了一种抗菌防感染医用多层纱布,由酸性药物层,隔离层,碱性药物层三层组成,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化学灼伤的危险。专利CN105640705A公开了一种由功能层和保护层两层组成复合功能性医用敷料,功能层采用海藻酸纤维与粘胶纤维复合制成,保护层由粘胶纤维和涤纶纤维制成,吸湿性虽然得到加强,但渗出液仍然储存在与伤口接触的功能层中。专利CN102648880A描述了由底层、中间层和外层复合而成的敷料。该敷料底层为棉纱布,中间层为杀菌止血纱布,外层为透气导湿纱布,具有良好的透气导湿功效,但纱布吸湿渗液后容易从伤口扩散,黏连伤口,去除敷料时容易对伤口造成二次损伤。专利CN201109221Y和US2009/0081911A1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菌和防水性能的复合无纺布。该复合无纺布由三层材料复合而成,其表层为吸水无纺布制作的吸水层,中间层为聚乙烯、聚氨酯膜或防水透气膜制作的防水层,里层为抗菌无纺布制作的抗菌层目前市场上所制备的医用敷料往往存在着抗菌剂结合牢度差、功能单一、抗菌效果不持久、生物相容性差、不能有效预防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速度缓慢、止疼效果欠佳,或者一些抗菌剂有潜在的细胞毒性、制备过程复杂等问题,在应用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兼具有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多功能生物医用敷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抗菌原料来源广泛,制备方法简单,并且绿色环保,对环境无污染;制得的生物医用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发炎效果好,能够促进伤口创面的快速愈合。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向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姜黄素,充分搅拌均匀后静置消泡,在氯化钙的凝固浴中进行湿法纺丝,所得初生纤维经拉伸、水洗、热处理后,将所得含药海藻酸钙纤维依次经开松-梳理成网-针刺-烘干卷绕,得到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绍兴市柯桥区西纺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未经西安工程大学;绍兴市柯桥区西纺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78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