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式换热器的清灰装置及清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8597.6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8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万鹏;唐转清;赖日东;杨培忠;宋旭;吴德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鹏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G1/08 | 分类号: | F28G1/08;F23J15/0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智汇聚晨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09 | 代理人: | 施冬兰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式换热器的清灰装置及清灰方法,包括第一驱动板、第二驱动板、清灰环和动力机构,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上均设有多个通孔,换热管套入驱动板的通孔内,清灰环设置在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之间且活动地套在换热管上,动力机构连接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第一驱动板或第二驱动板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清灰环沿换热管外壁运动。本发明采用驱动板与清灰环组合、清灰环与换热管配合使用的方式,能够有效清除换热管外壁的灰尘,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式换热器的清灰装置及清灰方法。
背景技术
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实现流体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能够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有效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某些工业领域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一般地,使用管式换热器能够很好地解决烟气余热回收的问题,但是工业产生的高温烟气都含有大量的粉尘或碎渣,在余热回收过程中,粉尘或碎渣很容易吸附或粘附在换热管外壁,长时间的粉尘积累会降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严重影响换热器的正常使用。
传统的清灰方式,如脉冲清灰和刮刷清灰,对管式换热器进行清洁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脉冲清灰装置不仅结构复杂、操作繁琐,而且价格高,使用不经济;而刮刷清灰装置,因换热器特殊的管状构造,很难将换热管上的灰尘彻底清洁干净,且刮刷清灰时很容易被卡住,实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式换热器的清灰装置及清灰方法,采用驱动板与清灰环组合、清灰环与换热管配合使用的方式,有效清除换热管外壁的灰尘,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式换热器的清灰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板、第二驱动板、清灰环和动力机构;
所述第一驱动板和所述第二驱动板上均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换热管套入所述通孔内,所述清灰环设置在第一驱动板和所述第二驱动板之间且活动地套在所述换热管上;
所述动力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板和所述第二驱动板,所述第一驱动板或所述第二驱动板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清灰环沿所述换热管外壁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清灰环为多个,所述每根换热管上均套有所述清灰环。
优选地,所述换热管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板或所述第二驱动板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清灰环沿所述换热管外壁水平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板上通孔的数量与所述换热管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二驱动板上通孔的数量与所述换热管的数量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清灰环的内直径大于所述换热管的直径,所述清灰环的外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径。
优选地,所述清灰环的内直径比所述换热管的直径大1~3mm。
优选地,所述清灰环的外直径比所述通孔的孔径大10~28mm。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两端靠近所述动力机构处均设有行程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链轮和链条,所述链轮设置在所述链条两端,所述链条与所述第一驱动板、所述第二驱动板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管式换热器的清灰装置对换热管进行清灰的方法,步骤如下:
S1: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板与所述第二驱动板,所述第一驱动板推动所述清灰环向换热管的一端运动,所述清灰环刮去所述换热管上的灰尘;
S2:所述第一驱动板推动所述清灰环移动到换热管一端的边缘时停止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鹏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鹏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85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