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导热绝缘片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2226.5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4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余惠珍;杨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高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谢***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导热 绝缘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导热绝缘片及制备方法,包括防刺穿绝缘片,所述防刺穿绝缘片的孔内填充导热硅胶,防刺穿绝缘片的一侧面设置一层导热硅胶。本发明将防刺穿绝缘片表面改性处理,根据电池组排列和电极大小冲孔,采用压延成型工艺将导热硅胶覆盖在防刺穿绝缘片经表面处理的那一面并填充内孔,经烤箱加热固化成型,最后进行切片,制成不同规格的防刺穿导热绝缘片,简化生产工艺,增强电池包的性能稳定性,改善贴合效果提高散热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和电池寿命,保持性能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导热绝缘片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主要采用电池组的方式,存在三个问题:
1、电池产生的热量主要是集中在正负极两端,导致温度容易过高,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
2、汽车行驶工程中容易产生振荡摩擦,散热组件容易损伤电池。
3、电池直接与散热组件接触容易造成漏电,存在安全隐患。
为解决以上问题,市场上多采用以下技术:
1、电池组填充导热灌封胶,再套上防刺穿绝缘片材。但是该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①要求灌封胶固化后才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生产效率慢。
②液体或胶状材料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③正负极上的焊锡会影响导热灌封胶硫化,造成产品不良。
④填充导热灌封胶增加电池包重量,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低能量密度的要求。
⑤返工困难。
2、使用导热凝胶,在电池正负极进行点胶,再套上防刺穿绝缘片材。该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①点胶后需要固化才可以进行下道工序,影响生产效率。
②焊锡会影响导热凝胶的固化,影响电池稳定性。
③电池组一般由许多电池并联而成,多次点胶,效率低下。
④防刺穿绝缘片材无法和散热组件有效贴合,散热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导热绝缘片及制备方法,本发明将防刺穿绝缘片表面改性处理,根据电池组排列和电极大小冲孔,采用压延成型工艺将导热硅胶覆盖在防刺穿绝缘片经表面处理的那一面并填充内孔,最后进行切片,制成不同规格的防刺穿导热绝缘片,简化生产工艺,增强电池包的性能稳定性,改善贴合效果提高散热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和电池寿命,保持性能稳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导热绝缘片,包括防刺穿绝缘片,所述防刺穿绝缘片的孔内填充导热硅胶,防刺穿绝缘片的一侧面设置一层导热硅胶。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硅胶由导热填料、阻燃填料、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抑制剂、铂金硫化剂混合并加热固化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硅胶厚度在0.3-1mm之间,具有阻燃性能,硬度不大于shoreC60°。
进一步地,所述防刺穿绝缘片具有阻燃性能,耐磨性和防刺穿性能好,厚度在0.3-1mm之间,可以但不仅限于PC、PI。
进一步地,所述防刺穿绝缘片的内孔孔径大小根据电池正负极的大小而设计,内孔排列是根据电池组排列而定。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导热绝缘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防刺穿绝缘片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高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高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22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