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识别桥梁上超重车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2334.2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6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江禹;赵训刚;吴巨峰;王波;王亚飞;王鑫;阮小丽;吴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2 | 分类号: | G01G19/02;G01G23/35;G08G1/017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孟欢 |
地址: | 43003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桥梁 超重 车辆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识别桥梁上超重车辆的方法,涉及桥梁监测管养领域。本方法包括通过监测装置采集车辆经过时对应桥梁处的应力值,若该应力值大于预设应力值,再根据面积法和峰值法计算经过监测装置的车辆的第一重量W1和第二重量W2,基于W1和W2确定该车辆的最终重量W,若W大于预设重量,再计算车辆通过桥梁时的行驶速度V,若该行驶速度V小于预设速度,再计算车辆将进入摄像头视野的时间范围,并通过监测时间范围内经过摄像头的视频信息判断是否有大型货车通过,若有,则判定该车辆为超重车辆。本申请提供的识别桥梁上超重车辆的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设备成本高、安装过程难度大、识别标准单一造成准确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桥梁监测管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识别桥梁上超重车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伴随着近十年来基础建设的发展,我国的公路里程迅速增长,桥梁作为连接公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数量也越来越多,而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在实际环境中桥梁承担的载荷也越来越大,包括地震、大风、雨雪、船撞、超重车辆等多种不利的作用,其中,据统计超重车辆发生的频次及对桥梁本身的威胁性均是最大的,对桥梁上通过的车辆以及司机和乘客都形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也为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超重车辆进行统计和管理将对于监测与评估桥梁的状况有重要的意义,也能很大程度上的减少安全事故、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等。
相关技术中,对车辆进行称重的方法有静态称重和动态称重,其中,静态称重多采用特定的称重装置,其需要车辆在称台上稳定后才能显示读书,这种方式称重准确,但是速度较慢,且特定的装置价格昂贵,车辆静止后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交通;动态称重则只需车辆开过秤台就能显示读数,不需要车辆停止,称重速度快,所以目前公路车辆一般使用动态称重的方法,动态称重系统也因其识别迅速不妨碍交通而逐渐流行。
但是,传统的动态称重系统其设备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依然较高,且在桥梁上安装时安装施工难度较大,在安装过程中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桥梁本身的安全性能,费事费力,后期维修也比较麻烦。而主梁挠度和应力作为反映桥梁结构安全状况的两个重要参数,通过监测它们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桥梁结构状态的变化信息,因此,在相关技术中也有利用动应变或者挠度来识别重车,其相对来说需要的硬件设备少,安装方便,然而由于在识别时往往参考标准量较少,会导致识别准确率不高,出现误判或漏判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桥梁上超重车辆的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设备成本高、安装过程难度大、识别标准单一造成准确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识别桥梁上超重车辆的方法,其包括:
S1.在桥梁上间隔设置两个监测装置,并在桥梁上设置摄像头,通过监测装置采集车辆经过设有该监测装置的桥梁段时的应力值,若该应力值小于预设应力值,则结束,若大于预设应力值,则进入S2;
S2.根据面积法计算经过监测装置的车辆的第一重量W1,并根据峰值法计算该车辆的第二重量W2,基于W1和W2确定该车辆的最终重量W,若W小于预设重量,则结束,若大于预设重量,则进入S3;
S3.计算车辆通过桥梁时的行驶速度V,若该行驶速度V大于预设速度,则结束,若小于预设速度,则进入S4;
S4.计算车辆将进入摄像头视野的时间范围,并通过监测时间范围内经过摄像头的视频信息,判断是否有大型货车通过,若没有,则结束,若有,则判定该车辆为超重车辆。
一些实施例中,计算车辆的行驶速度V,具体包括:
分别记录同一车辆依次经过两个监测装置的时刻T1和T2,并根据T1、T2和两个监测装置之间的距离S1计算得到该车辆的行驶速度V。
一些实施例中,计算车辆将进入摄像头视野的时间范围T3至T4,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2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