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嘴鸥湿地繁殖生境的人工辅助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2758.9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0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武海涛;张科;王安东;牛汝强;张固然;刘吉平;许加美;芦康乐;管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3/18 | 分类号: | E02B3/18;E02B3/04;A01G22/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嘴鸥 湿地 繁殖 生境 人工 辅助 构建 方法 | ||
1.一种黑嘴鸥湿地繁殖生境的人工辅助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黑嘴鸥湿地繁殖生境的人工辅助构建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繁殖生境构建区块选择:首先根据滨海湿地当地潮汐变化特征,并结合繁殖期黑嘴鸥自然生境需求,在滨海湿地潮间带高潮区,分析高潮区微地形地貌、水文和植被状况,选择确定人工构建黑嘴鸥繁殖地的具体区块,每个区块面积不小于8hm2;
二、生境岛营建:在步骤一确定的每个区块的四周,借助原有微地形地貌构筑含有闸门的堤坝,距堤坝内侧2-5m处,在堤坝与区块间挖内环沟,环沟宽度4-6m,深度1-1.5m;区块与区块之间通过涵管相连通;根据区块内部原有自然潮沟数量与位置关系,人工构建沟渠,使得自然潮沟和环沟相互连通;生境岛区与滨海滩涂通过闸口相连;
三、食源增殖湿地构建:在生境岛靠近陆地的一侧区域,通过人工引淡、筑坝修渠的方式,营建淡水芦苇湿地,作为繁殖黑嘴鸥的食源增殖湿地区;食源增殖湿地淡水通过沟渠、水闸与生境岛区内环沟相连;
四、水文调控:每年4月初至6月中下旬,在黑嘴鸥繁育期,通过食源增殖湿地的闸口,向生境岛区的内环沟内补充淡水,同时关闭生境岛区与滨海滩涂相连的闸口,灌注量以生境岛区内所有沟渠内有充足的水量,且沟渠内水体的相互连通而沟渠内的水体不溢出为宜;此后根据沟内淡水的丰缺程度,随时通过进排水闸调节黑嘴鸥繁殖地的水量,保持生境岛区内所有沟渠内有充足的水量,且沟渠内水体的相互连通而沟渠内的水体不溢出;
五、植被控制:秋冬季根据当年植被类型及分布格局,确定生境岛与滨海滩涂、食源增殖湿地相连通的闸门开放状况;若当年出现芦苇大量入侵黑嘴鸥繁殖地,且植株密度较大,则开放与滨海滩涂相连侧的闸门,关闭与食源增殖湿地连通的闸门,在涨潮期将海水人工引入生境岛进行“泡滩”作业,水位以生境岛高地形区地表淹水1-2cm为宜,浸泡至第二年初春排出;若当年繁殖区块出现大量光斑地,则可通过关闭与滨海滩涂相连侧的闸门,开放与食源增殖湿地连通的闸门,人工引注淡水至生境岛高地形区地表淹水0-1cm“泡滩”作业,同时分散式撒播当地的碱蓬种子;若当年存在部分碱蓬斑块覆盖度较高,盖度和高度分别达到30%和35cm以上,则可使用打草机对碱蓬斑块较大且密集的区域进行“稀疏”作业,为黑嘴鸥筑巢繁殖创造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黑嘴鸥湿地繁殖生境的人工辅助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人工构建黑嘴鸥繁殖地是潮间带高潮位自然潮沟末端,且植被类型以稀疏碱蓬和柽柳群落为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黑嘴鸥湿地繁殖生境的人工辅助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距堤坝内侧4m处,在堤坝与区块间挖内环沟,环沟宽度5m,深度1.2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黑嘴鸥湿地繁殖生境的人工辅助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距堤坝内侧3m处,在堤坝与区块间挖内环沟,环沟宽度4m,深度1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黑嘴鸥湿地繁殖生境的人工辅助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距堤坝内侧5m处,在堤坝与区块间挖内环沟,环沟宽度4.5m,深度1.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黑嘴鸥湿地繁殖生境的人工辅助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堤坝近海侧堤坝为内部为土体表面为水泥加固的坝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黑嘴鸥湿地繁殖生境的人工辅助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稀疏”作业为间隔条带状打草并压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275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