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筒体对接焊对中自动调节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5539.6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5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江健炜;李泽军;何琼;罗永川;李健;马世昶;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夹江水工机械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53 | 分类号: | B23K37/053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4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接 自动 调节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筒体对接焊对中自动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筒体安装步骤,将两个位置相对设置的对中自动调节装置复位,将待对接焊的筒体分别放置在两个对中自动调节装置上,对中自动调节装置的托轮(2.2)与筒体外表面接触,且筒体的中心线与对中自动调节装置的纵移联动调节螺杆(8)方向一致,分别将两个激光对中仪装置放置在两个对中自动调节装置上的筒体末端上方,且两个激光对中仪装置的激光发射模块(9.1)分别朝向对方的激光接收模块(9.2)、两个激光对中仪装置的激光发射模块(9.1)激光光束与各自所在筒体的中轴线平行;
激光对准偏差检测步骤,分别标定两个激光对中仪装置与各自所在筒体的待焊接剖口端面的距离,开启两个激光对中仪装置的激光发射模块(9.1),两个激光对中仪装置的激光接收模块(9.2)接收到对方发射的激光光束检测到两筒体轴线在水平、竖直方向的错位与角度偏差值,以及对接剖口面间隙偏差值;
对准调节步骤,根据所述激光对准偏差检测步骤得到的两筒体轴线在水平、竖直方向的错位与角度偏差值,以及对接剖口面间隙偏差值,对应启动对中自动调节装置的纵向调节机构、横向调节机构和筒体转动驱动机构调整两筒体轴线在水平、竖直方向的错位与角度偏差值,以及对接剖口面间隙偏差值,使两筒体的待焊接剖口端面对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体对接焊对中自动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两个激光对中仪装置信号相连、且与所述对中自动调节装置的纵移联动调节螺杆(8)、横移联动调节螺杆、托轮(2.2)回转装置以及托轮(2.2),所述激光对准偏差检测步骤检测到的两筒体轴线在水平、竖向的错位与角度偏差值,以及对接剖口面间隙偏差值输入至所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纵向调节机构、横向调节机构和筒体转动驱动机构启动调整两筒体位置,使两筒体的待焊接剖口端面对准,且调整过程中所述控制中心持续接受上述两个激光对中仪装置的激光对准检测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筒体对接焊对中自动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调节步骤包括用于调整两筒体在水平方向上偏角的筒体横向修正过程,和用于调整两筒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倾角的筒体倾角修正过程,以及用于调整两筒体待焊接剖口端面间距的筒体接缝间距误差修正过程,并且,所述筒体横向修正过程和筒体倾角修正过程先于筒体接缝间距误差修正过程进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筒体对接焊对中自动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横向修正过程,是根据所述激光对准偏差检测步骤中检测到两筒体轴线在水平方向的角度偏差值,通过设置在对中自动调节装置的托轮(2.2)带动在横移联动调节螺杆上横向调整筒体的位置和水平方向上的偏角。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筒体对接焊对中自动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倾角修正过程,是根据所述激光对准偏差检测步骤中检测到两筒体轴线在竖直方向的角度偏差值,通过调整设置在横移联动调节螺杆上的托轮(2.2)间的间距和/或通过托轮(2.2)驱动筒体转动来调整其上放置的筒体在竖直方向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筒体对接焊对中自动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接缝间距误差修正,是根据所述激光对准偏差检测步骤中检测到两筒体对接剖口面间隙偏差值,通过驱动横移联动调节螺杆带动托轮(2.2)和筒体在纵移联动调节螺杆(8)上沿筒体轴向移动调整两筒体待焊接剖口端面间距。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筒体对接焊对中自动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轮(2.2)在筒体焊接过程中还需要以固定间距、以固定的转速驱动筒体同向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夹江水工机械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夹江水工机械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553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