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包装材料及包装材料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6791.9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1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汤毅;戴之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远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00 | 分类号: | D06N3/00;D06N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杨润 |
地址: | 23329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料包装材料及包装材料生产工艺,该塑料包装材料包括编织布以及编织布上的PE层,编织布是由扁丝编织而成,PE层包括以下组分:PE树脂、聚环氧乙烷、硬脂酸锌、丙三醇、蒙脱土、油酸、聚乙酰亚胺、聚四氟乙烯;通过将PE层与编织布结合,提高了该塑料包装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该工艺通过使用薄膜生产设备进行生产该塑料包装材料,该设备完成了编织布和熔融的混合物的完美结合,得到产品,自动化程度高,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该设备可以调节刮料板上下移动,将PE层表面刮平,而且可以通过平料板进一步将PE层表面刮平,提高PE层与编织布之间的复合牢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包装材料及包装材料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聚乙烯薄膜是一种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薄膜,其具有光泽,且质地较柔软,一般采用吹塑和流延工艺成型,聚乙烯具有的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水性和耐刮擦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的包装膜材料之一。
申请号为CN201711444557.4的专利公开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E薄膜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PE薄膜包装材料,包括以下原料:PE树脂、纳米SiO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氰基丙烯酸酯、异丙醇铝、甲基硅醇钾、聚环氧乙烷、硬脂酸锌、丙三醇、蒙脱土、油酸、聚乙酰亚胺。PE薄膜包装材料是经过研磨、高温反应、混合、造粒、压延等步骤制成的,可提高PE薄膜包装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该PE薄膜包装材料的力学性能仍然不够好,且不能规避欧美对中国塑料编织制品惩罚性关税,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低;(2)现有的PE薄膜包装材料使用的生产设备生产效率低,所耗费成本大;(3)现有的双层的包装材料之间的紧密度不够高,易于分离脱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塑料包装材料及包装材料生产工艺:(1)编织布使用丝宽为6.95-7.05mm的扁丝作为经丝,使用丝宽为7.95-8.05mm的扁丝作为纬丝,通过编织机将经丝、纬丝编织而成,PE层原料中加入研磨过的蒙脱土,通过将PE层与编织布结合,经纬丝间排列有均匀缝隙可增加复合牢度,使得PE层与编织布之间不易分离,解决了现有的PE薄膜包装材料的力学性能仍然不够好,且不能规避欧美对中国塑料编织制品惩罚性关税,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低的问题;(2)通过将熔融的混合物从进料管放入放料箱中,同时启动驱动电机带动收卷辊转动,拉动编织布向前移动,编织布向前移动的过程中,经过放料箱时,编织布上层附着熔融的混合物,经过刮料板和平料板将熔融的混合物平铺至编织布上,经过烘干箱时,对其进行热风烘干后收卷至收卷辊上,解决了现有的PE薄膜包装材料使用的生产设备生产效率低,所耗费成本大的问题;(3)通过旋松内卡槽上安装的螺栓,使得刮料板可以上下移动,调节刮料板的高度可以控制熔融的混合物流出量,可以自由控制PE层的厚度,同时将PE层表面刮平,通过调节调节板上的螺栓,可以调节限位轴在第二卡槽中的高度位置,从而控制平料板端头高度,可以通过平料板进一步将PE层表面刮平,解决了现有的双层的包装材料之间的复合牢度不够高,易于分离脱落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塑料包装材料,该塑料包装材料包括编织布以及编织布上的PE层,所述编织布是由扁丝编织而成,所述PE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PE树脂60-80份、聚环氧乙烷20-40份、硬脂酸锌10-20份、丙三醇6-10份、蒙脱土5-9份、油酸4-8份、聚乙酰亚胺3-7份、聚四氟乙烯1-3份;
该塑料包装材料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一:使用丝宽为6.95-7.05mm的扁丝作为经丝,使用丝宽为7.95-8.05mm的扁丝作为纬丝,通过编织机将经丝、纬丝编织成型,得到编织布,收卷,安装至薄膜生产设备中;
步骤二:将蒙脱土在温度为90-110℃的条件下,干燥2-3小时,加入球磨机中进行研磨,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远塑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远塑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67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