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乘车码支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7041.3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2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卢祖传;王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小码联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10 | 分类号: | G06Q20/10;G06Q20/32;G06Q30/02;G06Q50/30;G07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格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35 | 代理人: | 吕露;杨超 |
地址: | 43001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乘车 支付 数据处理 方法 装置 系统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铁乘车码支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闸机上传的交易数据,对预设第一时间段同一用户ID对应的进站交易数据与出站交易数据根据预设规则进行交易融对,融对成功则计算交易费后向客户端提出扣费申请,融对失败则按照单边交易规则挂起并向客户端发送补全交易数据指令;若预设第二时间段未收到客户端发送补全交易数据,则按预设规则计算交易费,并向客户端发送扣费申请及禁止生成乘车码指令。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将用户未计费行程直接按最远行程、最长时间计费的情况,减少了用户投诉,若用户未自觉发送补全交易数据,则按预设规则计算交易费并禁止生成乘车码指令,以弥补地铁运营方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铁乘车码支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公共交通行业中,越来越多城市的地铁支持用户使用电子乘车码方式进行乘车,目前地铁乘车码支付的计费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设备侧完成计费,另一种在数据处理设备完成计费。设备侧完成计费,使用用户移动设备与地铁设备进行交互完成计费,由于移动设备的型号不一,对用户移动设备及地铁硬件设备要求较高且设备兼容性较差,可能会有无法完成计费的情况,导致用户无法进站或出站,降低了用户体验,会招致投诉,这种计费模式应用在蓝牙+乘车码进站模式和仅乘车码进站模式中。数据处理设备完成计费,应用于仅乘车码进站模式中,大都是将用户未计费的行程直接进行配对,可能会造成按最远行程、最长时间计费的情况,导致多扣交易费用招致用户投诉和少计交易费用导致业主收入损失。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地铁乘车码支付数据处理方法以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铁乘车码支付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闸机上传的交易数据,交易数据包括用户ID、进站交易数据和出站交易数据;
对预设第一时间段同一用户ID对应的进站交易数据与出站交易数据根据预设规则进行交易融对,若融对成功,则计算交易费后向客户端提出扣费申请;若融对失败,则按照单边交易规则挂起并向客户端发送补全交易数据指令;若预设第二时间段未收到客户端发送补全交易数据,则按预设规则计算交易费,并向客户端发送扣费申请及禁止生成乘车码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对预设第一时间段同一用户ID对应的进站交易数据与出站交易数据根据预设规则进行交易融对包括:根据交易时间就近原则对出站交易数据和进站交易数据进行融对。
进一步的,所述对预设第一时间段同一用户ID对应的进站交易数据与出站交易数据根据预设规则进行交易融对包括:同一用户ID对应的进站交易数据和出站交易数据分别仅有一条,则该进站交易数据和出站交易数据融对成功。
进一步的,若融对失败,则按照单边交易规则挂起并向客户端发送补全交易数据指令还包括:待用户提交补全交易数据后,再按预设规则进行交易融对。
进一步的,对预设第一时间段同一用户ID对应的进站交易数据与出站交易数据根据预设规则进行交易融对,还包括:若在融对前收到用户补全交易数据和闸机上传的交易数据,则以闸机上传的交易数据作为融对依据。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耦合到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权利上面所述的任一地铁乘车码支付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地铁乘车码支付数据处理装置,包括数据接收模块、融对计费模块,其中: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闸机上传的交易数据,交易数据包括用户ID、进站交易数据和出站交易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小码联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小码联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70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