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菌型棉纺织面料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9019.2 | 申请日: | 2020-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8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华罗丹;孙权;孙勇;华哲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达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12;D06B3/04;D06M11/38;D06M11/44;D06M11/70;D06M11/76;D06M11/83;D06M15/03;D06M15/263;D06M101/06;D06M101/12;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陆滢炎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菌型 棉纺织 面料 制备 工艺 | ||
1.一种抑菌型棉纺织面料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原料成分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混纺原料、浸泡溶液、增稠剂,其中混纺原料包括变性聚粘胶纤维、纳米银纤维、竹炭纤维、亚麻纤维、棉纤维、粘胶纤维、蚕丝纤维、聚酯纤维、壳聚糖纤维和三醋酸纤维,浸泡溶液包括氧化锌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银离子溶液、次磷酸钠溶液、丙烯酸酯溶液和碳酸锂溶液,增稠剂包括甲壳胺、琼脂和海藻酸钠。
其中原料成分的具体含量为:
混纺原料:
变性聚粘胶纤维:10—15重量份
纳米银纤维:15—25重量份
竹炭纤维:20—30重量份
亚麻纤维:25—30重量份
棉纤维:25—40重量份
粘胶纤维:40—50重量份
蚕丝纤维:10—20重量份
聚酯纤维:35—60重量份
壳聚糖纤维:20—30重量份
三醋酸纤维:15—30重量份
浸泡溶液:
氧化锌溶液:10—15重量份
氢氧化钠溶液:20—30重量份
银离子溶液:15—25重量份
次磷酸钠溶液:8—16重量份
丙烯酸酯溶液:12—26重量份
碳酸锂溶液:40-50重量份
增稠剂:
甲壳胺:5—15重量份
琼脂:15—15重量份
海藻酸钠:15-25重量份
步骤1:将10-25重量份的变性聚粘胶纤维与15-25重量份的纳米银纤维混纺成纱线,将混纺成的纱线放入10-15重量份的氧化锌溶液中进行浸泡。
步骤2:将20-30重量份的竹炭纤维与25-30重量份的亚麻纤维混纺成纱线,将混纺成的纱线放入20-30重量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浸泡。
步骤3:将25-40重量份的棉纤维与40-50重量份的粘胶纤维混纺成纱线,将混纺成的纱线放入15-25重量份的银离子溶液中进行浸泡。
步骤4:将10-20重量份的蚕丝纤维与35-60重量份的聚酯纤维混纺成纱线,将混纺成的纱线放入8-16重量份的次磷酸钠溶液中进行浸泡。
步骤5:将20-30重量份的壳聚糖纤维与15-30重量份的三醋酸纤维混纺成纱线,将混纺成的纱线放入12-26重量份的丙烯酸酯溶液中进行浸泡。
步骤6:将步骤1、步骤2、步骤3、步骤4、步骤5中浸泡后的纱线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处理完毕后进行静置。
步骤7:在40-50重量份的碳酸锂溶液中放入5-15重量份的甲壳胺进行搅拌处理,搅拌结束后静置一段时间,待静置溶液中出现沉淀物后再将10-15重量份的琼脂与15-25重量份的海藻酸钠放入溶液中,再次进行搅拌处理,然后将将搅拌后的液体进行冷藏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出。
步骤8:将步骤6中烘干处理后的五种纱线一起放入步骤7中的溶液中进行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其全部取出,然后进行烘干处理。
步骤9:将步骤8中烘干后的纱线织成面料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型棉纺织面料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将10-25重量份的变性聚粘胶纤维与15-25重量份的纳米银纤维混纺成的纱线放入10-15重量份的氧化锌溶液中进行浸泡的时间为30min-5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型棉纺织面料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20-30重量份的竹炭纤维与25-30重量份的亚麻纤维混纺成的纱线放入20-30重量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浸泡的时间为30min-5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型棉纺织面料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25-40重量份的棉纤维与40-50重量份的粘胶纤维混纺成的纱线放入15-25重量份的银离子溶液中进行浸泡的时间为1h-1.5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型棉纺织面料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10-20重量份的蚕丝纤维与35-60重量份的聚酯纤维混纺成的纱线放入8-16重量份的次磷酸钠溶液中进行浸泡的时间为40min-1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达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达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901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循环实现喷头零冷水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轻质保温隔音型装饰砌块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