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铌HRB400E盘螺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0311.6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5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严明;傅余东;郝飞翔;刘富贵;夏一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12 | 分类号: | C22C38/12;C22C38/04;C22C38/02;C22C33/04;B22D11/16;C21D8/00 |
代理公司: | 广州赤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2 | 代理人: | 龚素琴 |
地址: | 5296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hrb400e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铌HRB400E盘螺及其生产方法,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所述低铌HRB400E盘螺,其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包括:C:0.21~0.24%、Si:0.35~0.50%、Mn:1.20~1.35%、P≤0.045%、S≤0.045%、Nb:0.006~0.019%,其余为Fe和其他杂质;并通过出钢时加入脱氧剂,出钢1/4时加入增碳剂、铌铁合金,其中铌铁的加入量≤30kg,出钢3/4时全部合金加完,连铸结晶器保护渣采用高拉速低熔点保护渣,结晶器配水165m3/h,二冷段水量40m3/h;铸坯拉速为3.8~4.1m/min,开轧温度1020~1050℃,吐丝温度920℃~980℃,最后得到成品。本发明充分利用铌对钢材力学性能非线性关系的特点,在铌成份设计上较低,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铌特性,提高铌的强化作用,替代钒氮合金,并尽量降低铌的含量,降低合金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HRB400E盘螺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生产HRB400E盘螺采用铌铁或钒氮,在成份设计上用量比较高,但效果却没有因此而有明显的改善。
采用铌铁生产6mm、8mm、10mm规格HRB400E盘螺,成份设计一般为:Nb0.025-0.032%,C0.21-0.25%,Si0.35%-0.50%,Mn1.20-1.35%,P≤0.045%、S≤0.045%,出钢量115吨,铌铁加入量50kg。轧钢控冷工艺:加热炉温度1050-1100℃,吐丝后得到的钢材,经力学性能测试后,符合国标要求。下表1是出钢量115吨,铌铁加入量为50kg,经传统生产方法制备得到的HRB400E盘螺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表1:传统HRB400E盘螺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从生产数据可知:铌成份控制较高,力学性能和抗震指标基本符合要求,但由于铌含量较高,连铸钢坯容易出现脱方和漏钢现象,并且低倍组织中部和角部裂纹较严重。在连铸拉速高达3.8-4.1m/min,采用全铌替代钒生产HRB400E盘螺时,由于铌含量高,无法保证铸坯质量要求,这样难以批量快速组织生产。
含铌连铸钢坯得的温度降到1050℃时,含铌钢的断面收缩率开始下降,在830℃时,断面收缩率最低。当温度降到830℃以下时,断面收缩率也再次上升,临界温度范围在750~950℃。因此,含铌钢比含钒钢连铸钢坯热塑性差,故含铌钢比含钒容易产生铸坯裂纹和脱方。
另外,铌对屈服强度的贡献,不是随着铌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而是增幅越来越少,而非线性关系。只有找到铌含量对屈服强度强度贡献线性拐点,利用这个拐点进行成份设计,同时对生产步骤进行优化,才能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铌特性提高铌的强化作用,保证钢坯质量,并有效降低合金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铌HRB400E盘螺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能够充分利用铌对钢材力学性能非线性关系的特点,在铌成份的含量上设计得比较低,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铌特性,提高铌的强化作用,保证钢坯质量,准确控制合金的加入量,降低合金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低铌HRB400E盘螺,该盘螺的成分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能在充分利用铌对钢材力学性能贡献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铌的含量,从而达到有效降低合金成本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低铌HRB400E盘螺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连铸、加热、轧制和冷床冷却工序,具体控制条件包括:
(1)出钢时加入脱氧剂,出钢1/4时加入增碳剂、铌铁合金,然后再加入硅铁、硅锰合金,出钢3/4时全部合金加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03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