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LC26A4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182940.2 申请日: 2020-03-16
公开(公告)号: CN113403316A 公开(公告)日: 2021-09-17
发明(设计)人: 向嘉乐;孙宇;彭智宇;陈森;谢文;李丹;宋娜娜;罗红玉;方星星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主分类号: C12N15/12 分类号: C12N15/12;C07K14/47;C12Q1/6883;C12N5/10;C12N15/85;C12Q1/02;A01K67/027;G01N33/68;A61K45/00;A61P27/16
代理公司: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代理人: 张立
地址: 518083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slc26a4 基因 突变体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SLC26A4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提供了一种基因突变,与野生型SLC26A4基因相比,具有c.128delG突变和/或c.1001+5GC突变。该基因突变是可检测的,通过检测该基因突变在生物样品中是否存在,可以有效地检测生物样品是否患非综合征型耳聋。通过检测该基因突变,扩展和完善了遗传性听力损失疾病的检测和研究,为该疾病的诊断或治疗提供了新的检测位点以及新的检测方法和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LC26A4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耳聋(hearing loss,HL)是最常见的感官功能障碍类疾病,相当一部分的耳聋患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通过基因检测手段确定耳聋发病的分子机制,从而进一步采取产前基因诊断和干预措施,是降低耳聋发生率的有效手段,也是耳聋防治的根本途径之一。根据是否有并发的其他临床表型,遗传性耳聋可分为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aringloss,SHL)和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

非综合征型耳聋在先天性遗传性耳聋中占70%左右,其中又有75%-80%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AR)。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00个基因座(loci)与常染色体隐性耳聋相关联,这些基因座被命名为DFNB。由不同致病基因导致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在发病年龄、听力损失程度、进行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确定耳聋发病的致病基因有助于为患者选取合适的听力干预手段,更好地提高耳聋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得到鉴定,为遗传性耳聋的分子学诊断提供了基础,使得更多的遗传性耳聋患者得到诊断与治疗。然而,由于遗传性耳聋具有很强的遗传异质性,目前仍有大量的致病基因未被鉴定,所以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仍需要加强基因鉴定方面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一种SLC26A4基因突变体及其应用。

全外显子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是应用频率最高的基因组测序方法。外显子是人基因组的蛋白编码区域,利用序列捕获技术可以将其DNA捕获并且富集。虽然外显子区域仅占全基因组1%左右,却包含了85%的致病突变。相比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测序更加经济、高效。外显子组测序主要用于识别和研究与疾病、种群进化相关的编码区及UTR区域内的变异。结合大量的公共数据库提供的外显子数据,有利于更好地解释所得变异与疾病的关系。

发明人针对自行收集的一例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型耳聋Trio家系(父母+先证者),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家系分析联合Sanger测序验证的方法进行致病突变检测和验证。最终,根据各项检测结果,发明人确定了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型耳聋的新的致病突变——SLC26A4基因上的c.128delG突变,且该突变与患者另一条染色体上同一个基因的突变c.1001+5GC构成复合杂合(in trans),导致了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生。

SLC26A4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7q31,包含21个外显子,由780个氨基酸组成,编码Pendrin跨膜转运蛋白,在机体离子成分平衡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内耳,Pendrin表达于内淋巴管、内淋巴囊、椭圆囊、球囊等处,异变的蛋白将对这些结构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引发耳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29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