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智能混凝土养护检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4696.3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5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宝森;程磊;伍恒望;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研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1/28;G01N3/02;G01N3/08;B07C5/34 |
代理公司: | 南京华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13 | 代理人: | 王文岩;俞文斌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智能 混凝土 养护 检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全自动智能混凝土养护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库上料区、标准养护室、抗压强度检测区、出入库输送装置和控制系统,其中:
入库上料区,用于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入库,所述入库上料区包括上料机械手,所述上料机械手将混凝土试件放置于出入库输送装置中;
标准养护室,用于给混凝土试件提供恒温恒湿的养护环境,所述标准养护室为货架式结构;
抗压强度检测区,其用于对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值进行检测,所述抗压强度检测区包括下料机械手、压力测试机和测试样品分类平台,所述下料机械手用于将混凝土试件从出入库输送装置上取出,所述压力测试机用于测试不同抗压需求的混凝土试件,所述测试样品分类平台用于对压力测试机测完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判断分类,将合格的混凝土试件放入合格品区,将不合格的混凝土试件放入不合格品区;
出入库输送装置分别与所述入库上料区、所述标准养护室和所述抗压强度测试区相连接,用于实现混凝土试件在所述入库上料区、所述标准养护室以及所述抗压强度测试区之间的传输,其可以将混凝土试件从所述入库上料区输送至所述标准养护室以及将养护完成的混凝土试件从所述标准养护室输送至所述抗压强度测试区;所述出入库输送装置包括水平方向的输送带和垂直方向的升降电梯,以及铺设在所述标准养护室内的AGV小车轨道和设于AGV小车轨道上的AGV小车,所述水平方向的输送带用于将混凝土试件从所述入库上料区输送至所述标准养护室的入口处以及将养护完成的混凝土试件从所述标准养护室的出口处输送至所述抗压强度测试区,所述垂直方向的升降电梯,AGV小车轨道和设于其上的AGV小车用于将混凝土试件输送到标准养护室中的指定位置;
控制系统与所述入库上料区、标准养护室、抗压强度检测区和出入库输送装置建立数据交互连接,用于控制入库上料区进行上料,控制标准养护室保持恒温恒湿,控制抗压强度检测区进行混凝土试件检测和分类,以及控制出入库输送装置进行混凝土试件的正确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全自动智能混凝土养护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试件表面粘贴有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内存储有养护试件的试件编号和抗压等级信息;所述上料机械手和下料机械手上分别安装有电子标签扫描装置,用于获取混凝土试件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中的全自动智能混凝土养护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标签为条形码、二维码或RFID芯片其中之一,所述电子标签扫描装置为与电子标签对应的条形码扫描装置、二维码扫描装置或RFID扫描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全自动智能混凝土养护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混凝土试件放置在试件托盘上在出入库输送装置中输送以及在标准养护室中进行养护,所述试件托盘为一组三件。
5.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全自动智能混凝土养护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养护室内设置有数个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调节机构,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标准养护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温度和湿度信息传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和湿度信息,将调节信息发送给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对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全自动智能混凝土养护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测试机上配置有压力传感器,在压力测试机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测试时,压力传感器对混凝土试件的压力值进行测量并反馈给控制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全自动智能混凝土养护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样品分类平台至少包括废料输送带,当混凝土试样测试完成时,由退料装置将试件推入废料输送带,当控制系统判定该组混凝土试件为合格品时,废料输送带将试验后的混凝土试件废料输送到室外废料池中,作为垃圾等待处理;当控制系统判定该组混凝土试件为不合格品时,废料输送带反转,将不合格的混凝土试件输送到废料桶中暂存,以备复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研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研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469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