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甘蓝叶片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187247.4 申请日: 2020-03-17
公开(公告)号: CN111366647A 公开(公告)日: 2020-07-03
发明(设计)人: 魏守辉;钟源;郁继华;肖雪梅;魏丽娟;柳帆红;颉博杰;刘晓奇 申请(专利权)人: 甘肃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0/02 分类号: G01N30/02;G01N30/06;G01N30/72;G01N30/86
代理公司: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代理人: 盛明星
地址: 730070 ***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顶空固相微 萃取 结合 色谱 联用 检测 甘蓝 叶片 挥发性 成分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甘蓝叶片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属于化学分析技术领域。首先是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分离、富集甘蓝叶片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分析上述收集到的挥发性成分,最后使用计算机质谱工作站的自动解卷积系统、标准质谱库以及匹配分数对其定性分析并通过内标物法定量分析。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成本低、检测阈值低、无需溶剂且重复性好等诸多优势。本发明有助于阐明不同品种和处理下甘蓝叶片挥发性物质的数量和含量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甘蓝次级代谢物产生机理以及甘蓝风味和营养品质改良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化学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甘蓝叶片挥发性成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是十字花科芸苔属的两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在中国广泛种植和推广。甘蓝富含多种有效对抗癌症和消化性溃疡的成分,例如维生素、多酚、类黄酮、硫苷、异硫氰酸盐和许多微量元素,被称为“营养之王”。由于其产量高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甘蓝被制成各种美味佳肴,如蔬菜沙拉、酸菜、泡菜和烹饪食品等。

挥发性成分是甘蓝的主要次级代谢产物,包括醛类、烃类、酯类、醇类、醚类和腈类等化合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甘蓝的风味品质和营养水平。甘蓝中的含硫化合物尤其是异硫氰酸盐类,不仅能赋予甘蓝辛辣气味,而且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起到抗氧化、抗菌和抗癌的作用。因此,甘蓝叶片挥发性成分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挥发性化合物的分离和萃取有许多传统方法,例如同时蒸馏萃取法、溶剂萃取法、顶空吸附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这些方法因无法提取到关键的挥发性成分而被逐步淘汰。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大气、土壤和水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成本低、检测阈值低、无需溶剂且重复性好等诸多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萃取头类型、样品量、加盐量、平衡及萃取温度、平衡时间、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等许多参数影响。其中,萃取头类型是决定萃取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不同萃取头吸附相同样品得到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和含量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不同萃取头的涂层材料、吸附极性、分配系数和沸点高低等参数有所差异。

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方法,利用物质在流动相(气相)和固定相(液相或固相)间分配系数的微小差异进行分离,可对有机化合物进行有效的定量分离分析,但定性分析比较困难。质谱分析法是使样品中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离子,经过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并利用电场和磁场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可进行有效的定性分析。因此,气相色谱法和质谱分析法的有效结合可对复杂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高效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当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检测时,样品挥发性成分可以完成从取样到萃取再到分析检测的整个流程,从而达到短时间内同时分析多种挥发性化合物的目的。近年来,人们对园艺作物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果和花卉上,而对蔬菜类作物尤其是甘蓝等叶菜类研究甚少。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甘蓝叶片挥发性成分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提取到关键的挥发性成分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甘蓝叶片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样品前处理:将存放在液氮中的甘蓝叶片样品取出后迅速研磨至匀浆状态,称取1.0~3.5g匀浆置于顶空瓶中,加入0.3~0.5μg内标物2-辛醇,密封瓶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72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