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杂通信环境下的V2X测试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7578.8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5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郑雪松;陈涛;张强;杨良义;黄俊富;罗浩轩;韩中海;任全森;胡瑞;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44 | 分类号: | H04W4/44;H04W24/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范淑萍 |
地址: | 40112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杂 通信 环境 v2x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车辆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杂通信环境下的V2X测试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试准备步骤,测试车辆上均设置有V2X通信模块和通信测试模块,V2X通信模块能够信息交互,通信测试模块对V2X通信模块进行通信监测;测试步骤,测试车置于测试场地中的任一车道,背景车分别置于测试车四周;使测试车辆均按设定速度行驶;记录通信测试模块的通信监测结果以及测试车辆的行驶结果;测试分析步骤,根据通信监测结果判断测试车辆之间通信是否正常,行驶结果包括成功行驶和失败行驶,当通信正常且行驶结果为成功行驶时,测试成功。采用本方案能够在多种车辆之间的信号干扰环境下对V2X技术进行通信测试,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杂通信环境下的V2X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汽车的功能要求不再单一的局限在能够行驶上,而是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功能,从而保障驾驶人员或车辆的安全。V2X技术正是在这一环境下出现的,V2X技术是物联网的一种特殊体现,即车与外界的信息交互,通过信息交互的方式获知外界信息,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控制车辆迅速进行调整,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驾驶人员和车辆的安全。当前V2X技术作为智能车网联化的热点,在人们对车辆智能驾驶要求更高时,V2X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因此对于V2X技术的测试需求也愈加突出。
目前对V2X技术的测试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对于应用V2X技术的车辆测试,二是对于应用V2X技术的通信测试。由于车辆所处的环境会对信息交互产生影响,例如交互速度变慢等,而对于车辆而言信息交互速度会影响车辆的反应速度,因此为保障驾驶人员或车辆的安全,对于V2X技术在干扰环境下的通信测试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通信测试方法通常为:在测试场地设置多个信号干扰设施和路侧设备,通过信号干扰设施模拟信号干扰环境,通过路侧设备与待测车辆进行信息交互;使待测车辆在测试场地行驶,当待测车辆正常行驶,则认为该V2X技术的待测车辆在信号干扰区正常行驶的性能合格,即通信测试合格。但是上述通信测试方法通过信号干扰设施形成干扰环境,其与真实存在信号干扰的环境仍存在差异,同时在V2X技术普及的未来,车辆应用的V2X技术产品不同,多种产品的信号之间也会存在干扰,上述通信测试方法无法准确的再现干扰环境,导致对V2X技术的通信测试存在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复杂通信环境下的V2X测试系统及方法,能够在多种车辆之间的信号干扰环境下对V2X技术进行通信测试,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提供基础方案是:复杂通信环境下的V2X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测试准备步骤,选取测试场地和测试车辆,测试场地至少为两车道,测试车辆包括测试车和至少三个背景车,测试车辆上均设置有V2X通信模块和通信测试模块,不同测试车辆上的V2X通信模块能够信息交互,同一测试车辆上的通信测试模块对V2X通信模块进行通信监测;
测试步骤,测试车置于测试场地中的任一车道,背景车分别置于测试车所在车道的前方和后方,以及相邻车道上;使测试车辆均按设定速度在测试场地上行驶,并进行信息交互;记录通信测试模块的通信监测结果以及测试车辆的行驶结果;
测试分析步骤,根据通信监测结果判断测试车辆之间通信是否正常,行驶结果包括成功行驶和失败行驶,当通信正常且行驶结果为成功行驶时,测试成功。
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是:通过测试场地和测试车辆进行实地实物测试,更加贴近真实环境和车况,使得最终的测试结果能够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通信情况。测试场地至少为两车道,至少三个背景车,采用多车道的测试环境和多个背景车,增加测试过程中车况的复杂度,使其更贴近于真实环境。V2X通信模块为现有的具备V2X通信协议的无线通信系统,通过V2X通信模块实现背景车和测试车之间的信息交互。通信测试模块的设置,能够对V2X通信模块的通信状况进行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75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