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点源引偏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9143.7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10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康为民;李延伟;高清京;董玥然;史先锋;李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11/02 | 分类号: | F41H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28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点源引偏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红外模拟仿真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点源引偏装置及控制方法,装置包括:与电极接触的金属片,用于通过加热升温和自然降温过程所能达到的帧频和温度范围模拟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确定通电电压;根据所述通电电压对金属片进行通电加热。本发明满足高帧频要求,用于模拟要地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为要地防御使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可以作为导弹拦截失败后对要地的最后保护手段,是一种不同于已有技术研发思路的新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模拟仿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点源引偏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要地目标防御体系中,针对机动性能好、突防能力强的红外成像制导系统,末制导阶段的防空是保护目标的最后保障。现有技术中的末制导阶段防空手段包括光电假目标和红外诱饵等手段,但现有技术中未出现利用极薄金属片模拟红外特性的点源引偏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未出现利用极薄金属片模拟红外特性的点源引偏装置的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红外点源引偏装置,包括:
与电极接触的金属片,用于通过通电时的加热升温和自然降温过程所能达到的帧频和温度范围模拟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
优选地,所述电极的受控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通电电压使所述金属片达到预设的温度范围和帧频。
优选地,所述金属片为连续导电结构。
优选地,所述金属片为钛片。
优选地,红外点源引偏装置还包括外壳、底板和固定装置;所述密封壳体与底板组成密封结构,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金属片固定在密封结构内部。
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能够透过红外波的红外窗口。
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窗口压板和O型圈,其中窗口压板和红外窗口之间使用O型圈进行双向端面密封;底板与外壳之间使用O型圈进行端面密封。
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充气接头,用于向密封结构内部填充保护气体。
优选地,还包括铜压块、两层陶瓷压板和调整顶丝,其中铜压块盖压在电极和金属片上,使电机和金属片能够充分接触导电;金属片由两层陶瓷压板挤压固定;调整顶丝用于调整陶瓷压板的预紧力,以保证压紧金属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红外点源引偏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确定通电电压;根据所述通电电压对金属片进行通电加热。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1、能够实现快速加热升温(500℃~1000℃)与自然降温(1000℃~500℃),满足高帧频要求(10Hz),用于模拟要地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整体结构简单,密封环境良好,且成本低,为要地防御使用(阵列排布)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可以作为导弹拦截失败后对要地的最后保护手段,是一种不同于已有技术研发思路的新方案;
2、采用一定宽度的连续导电结构形式,建立了金属片加热及降温过程的数学模型,用于指导金属片材料选择;
3、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2μm厚的钛片作为加热元件,在500℃~1000℃升温过程中,所用时间为50ms;在1000℃~500℃自然降温过程中,所用时间为50ms;实现了高帧频(10Hz)的要求,可用于模拟要地目标红外辐射特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91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