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悬架用自适应可变阻尼液压橡胶隔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9928.4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7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张灿新;邱雪梅;林化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福强精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F15/08;F16F15/023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6 | 代理人: | 李明通 |
地址: | 350112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悬架 自适应 可变 阻尼 液压 橡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架用自适应可变阻尼液压橡胶隔振装置,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板,且第一支板通过伸缩机构与安装箱的底壁连接,所述安装箱的上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且第一开口的上端设有与第一开口匹配设置的箱盖,所述箱盖的两端均通过连接机构与安装箱连接,所述箱盖上设有缓冲机构,所述安装箱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机构。本发明便于对不同尺寸的阻尼进行固定,且隔振装置固定安装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悬架用自适应可变阻尼液压橡胶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车悬架是保证乘坐舒适性的重要部件。同时,汽车悬架做为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作连接的传力机件,又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部件,因此,汽车悬架往往列为重要部件编入轿车的技术规格表,作为衡量轿车质量的指标之一,每个车轮单独通过一套悬挂安装于车身或者车桥上,车桥采用断开式,中间一段固定于车架或者车身上,此种悬挂两边车轮受冲击时互不影响,而且由于该悬挂质量较轻;缓冲与减震能力很强,乘坐舒适。各项指标都优于非独立式悬挂,但该悬挂结构复杂而且还会使驱动桥、转向系变得复杂起来,汽车悬架需要使用隔振装置对可变阻尼液压橡胶进行减震;
现有的隔振装置不便于对不同尺寸的阻尼进行固定,且隔振装置固定安装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悬架用自适应可变阻尼液压橡胶隔振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汽车悬架用自适应可变阻尼液压橡胶隔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悬架用自适应可变阻尼液压橡胶隔振装置,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板,且第一支板通过伸缩机构与安装箱的底壁连接,所述安装箱的上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且第一开口的上端设有与第一开口匹配设置的箱盖,所述箱盖的两端均通过连接机构与安装箱连接,所述箱盖上设有缓冲机构,所述安装箱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板的上侧侧壁设有开口朝向箱盖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夹板,且两个第一夹板均为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限位杆,两个所述第一夹板的下端均套设在第一限位杆上。
优选地,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一支板的底壁连接,所述伸缩气缸的两侧均设有伸缩缓冲杆,且两个伸缩缓冲杆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插杆,且安装箱的两侧均设有与第一插杆匹配设置的插孔,所述安装箱的两侧均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均依次贯穿第一插杆及安装箱的侧壁设置,所述安装箱的两侧内壁均设有第一螺纹杆匹配设置的螺纹块,且安装箱的两侧侧壁均设有与第一螺纹杆匹配设置的第一螺帽。
优选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板,且第二支板通过多个弹簧与箱盖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支板的下侧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杆,且两个连接杆均贯穿箱盖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开口朝向第一支板的安装槽,且安装槽内设有缓冲垫,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均插设有与缓冲垫匹配设置的第二插杆。
优选地,所述安装箱的两侧内壁均设有竖直的第三支板,且两个第三支板上均设有开口相对的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槽内均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限位杆,且第一支板的两端均套设在第二限位杆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中空结构的第四支板,所述第四支板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且第二螺纹杆贯穿第四支板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二螺纹杆上套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螺母,且两个螺母上均设有第二夹板,所述第四支板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二夹板匹配设置的第二开口,且两个第二夹板均贯穿第二开口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福强精密有限公司,未经福州福强精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99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