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垫船空气导流管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90007.X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1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赵锡祥;周烈;李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舟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73/10 | 分类号: | B63B73/10;B63B73/70;B63B73/40 |
代理公司: | 厦门福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5 | 代理人: | 陈远洋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垫船 空气 导流 制作 工艺 | ||
1.气垫船空气导流管制作工艺,其特征是,工艺步骤如下:
1)构件制作,首先在构件制作平台上按图纸线型放样,环形肋骨和纵翼放样尺寸除按导流管线型图外还应考虑蒙皮厚度,导流管内圆的构件半径应为线型半径加蒙皮厚度,外圆构件的半径应为线型半径减蒙皮厚度;纵翼近艏端部的外圈线型需根据其距艉甲板的距离做相应处理以满足导流管安装要求,进一步,放样的线型制作:环形肋骨和纵翼,导流管环形肋骨和纵翼制作,首先在加工样台上划出环形肋骨线型或纵翼线型,然后环形肋骨或纵翼进行热加工使之与加工样台上的线型吻合,环形肋骨共四件,为防止环形肋骨组成零件组装弄错和施工的方便性,每个环形肋骨确定一种颜色,构成该环形肋骨的零件,均涂上该环形肋骨所确定的颜色,每个环形肋骨标以不同的颜色,纵翼根据图纸上的编号,标记好编号;所有环形肋骨和纵翼加工完成后检查,要求环形肋骨和纵翼构成的骨架的零部件误差为0~+0.5mm,同时环形肋骨和纵翼装配需要在构件制作平台再次放样,构件制作平台上分别划出导流管环形肋骨圆度的线型一共五条线型,每条线型标以与零件相同颜色;
2)蒙皮制作加工和下料,首先,导流管前缘蒙皮加工,其为双曲面,前缘蒙皮按导流管周长均为八段进行加工;前缘蒙皮放样按图纸制作样板,并用样板制作木质模具,再用木模具翻制铁质模具,铁制模具应打磨,表面过渡光顺,线型符合要求,不应有明显折点;前缘蒙皮分成八等份制作,但在下料时及压制过程中两边应留有余量,便于后续拼接,压制前缘蒙皮的铝材进行加热;进一步,内蒙皮和外蒙皮的制作,根据导流管线型图,将内、外蒙皮放样展开,按放样展开的尺寸将内、外蒙皮下料,下料时应留有余量,避免安装时材料尺寸不够;
3)构件装配,装配在装配平台上采用导流管尾部朝下,导流管前缘朝上垂直进行,进一步,在装配平台上划出装配检查线,检查线半径比实际装配线,即去除蒙皮厚度的导流管内径小0.8-3mm;进一步,由导流管自尾向前依次安装环形肋骨,环形肋骨安装顺序依次为:尾部、3#、4#、4#+200的环形肋骨,尾部环形肋骨内圈半径与放样的线型半径公差为0到0.5mm,若超出应加热矫正,在装配平台上安装环形肋骨时主要控制环形肋骨线型与装配平台上的线型吻合,安装完毕后进行检查;进一步,安装纵翼时,应与装配平台上的线型吻合,有少许偏差时,加热矫正纵翼内侧应与环形肋骨内圈平,纵翼安装时主要控制环形肋骨之间的间距,安装时导流管中心线垂直向上前缘朝上,纵翼安装完毕后进行结构完整性检查并检验;进一步,螺旋桨工作区域的内蒙皮安装时,以环形肋骨为基准线型,内蒙皮与环形肋骨线型不吻合时,加热矫正安装,其后内蒙皮封板时也照此加以矫正,安装最后一块内蒙皮时调整误差,内蒙皮铆接在螺旋桨工作区域应采用沉头螺钉,导流管螺旋桨旋转面处、导流管圆度、中心线同轴度及导流管线型参数都要控制在精度范围之内,安装时,要求表面过渡光顺,不应有明显折点,矫正温度不得超过400℃;进一步,安装前缘蒙皮,将加工好的前缘蒙皮装在导流管前缘位置,注意接缝处,应避开内部骨架并易于焊接,若前缘蒙皮与导流管不吻合时,对前缘蒙皮进行火工校正,使之吻合,火工校正的温度不得超400℃,然后将前缘蒙皮接头处的余量用等离子切割机去除后进行焊接,焊毕经检查合格后焊缝表面的凸缘打磨到与母材平,前缘蒙皮在安装时与内、外蒙皮铆接处用沉头铆钉铆接,安装时,要求表面过渡光顺,不应有明显折点;进一步,全面检查导流管结构的完整性和牢固程度满足图纸要求,经报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外蒙皮封板;进一步,外蒙皮安装时以环形肋骨为基准线型,外蒙皮与环形肋骨线型不吻合时,加热矫正安装,在外蒙皮封板收尾时会有几颗铆钉采用抽芯铆钉,但是也必须使用带封头的抽芯铆钉以保证风雨密,安装时要求表面过渡光顺,不应有明显折点;进一步,制作完成后由质量保障部对导流管进行完整性检查,并按精度要求检查数据,精确测量导流管尺寸,检验合格后向船检、军检报检确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舟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舟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000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气轮胎
- 下一篇: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诊断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