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楼层无人机快递投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91870.7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1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李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秀英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D1/10;B64F1/00;B64D17/80;B64D45/06;B60L53/16;G05D1/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江程鹏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层 无人机 快递 投递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楼层无人机快递投递系统,它解决了现有无人机快递配送安全性不够高等技术问题。本楼层无人机快递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客户端、智能停泊台、无人机、以及快递运营控制端,所述客户端与快递运营控制端无线通信连接,快递运营控制端与无人机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无人机包括机身和机翼,机翼上设置有旋翼,无人机机身内置有中央控制器,无人机的飞行受控于中央控制器,所述无人机设置有红外感应躲避装置、伞降装置、气囊保护装置以及高度传感器,无人机的底部还设置有载物舱,所述智能停泊台安装在楼层的窗外。本发明具有使用安全性能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人机快递投递系统,特别是一种楼层无人机快递投递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快递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随着电商的发展,快递业务量大,需大量快递员进行配送,消耗人力资源极大,以及快递人员供给不足问题。2、道路交通拥堵,影响配送效率。3、配送时间往往不能与客户当面交接,存在快递丢失现象。4、存在快递员与客户因配送快递发生纠纷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采用无人机进行快递配送,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20681863.3)公布了一种无人机快递投物架以及一种无人机快递投物装置,利用无人机将快递运送到快递投物架上,实现快递的配送;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0543443.3)公布了一种用于高楼层接收无人机快递的智能快递接收系统,利用无人机将快递投放到设置在高层楼面上的快递接收箱来接收快递。
以上专利以及当前的无人机快递虽然实现对快递的配送,但存在着问题点而影响无人机快递配送的普及,第一、安全问题,无人机配送目前还处于研发起步阶段,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存在着失控坠落安全隐患,容易对地面上的行人造成撞击伤害,另外对无人机自身也存在着坠落摔坏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一安全隐患问题,将严重阻碍无人机快递的普及应用;第二,无人机装载的快递与客户收货点的交接问题,当前市场大多数是将无人机运送的快递投放到快递集收中心,然后客户到集收中心取出自己相对应的快递,虽然有出现了安装在客户楼层的无人机快递接收装置,但无人机装载的往往是独户人家的快递,在一次送达后,无人机需要返回快递集散点进行再次装货运送,来回往复次数多,影响运送效率,如果无人机同时装载多户快递,往往无法分户单独进行配送。因此,需要解决上述问题,才能将无人机快递普及市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楼层无人机快递投递系统,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无人机快递配送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楼层无人机快递投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客户端、智能停泊台、无人机、以及快递运营控制端,所述客户端与快递运营控制端无线通信连接,快递运营控制端与无人机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无人机包括机身和机翼,机翼上设置有旋翼,无人机机身内置有中央控制器,无人机的飞行受控于中央控制器,所述无人机设置有红外感应躲避装置、伞降装置、气囊保护装置以及高度传感器,无人机的底部还设置有载物舱,所述智能停泊台安装在楼层的窗外。
上述智能停泊台包括一呈L形的承载架,承载架包括竖板和横板,竖板通过膨胀螺钉与楼层窗外的墙体固定,横板上固定有传送带,传送带与一能使其传动的动力机构连接,所述横板上设置有快递储放箱,快递储放箱包括箱体,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箱盖,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快递入口,所述传送带的一端通过快递入口伸入所述的箱体内。
上述红外感应躲避系统包括红外探测器和红外信号处理器,红外探测器包括红外物镜,红外物镜固定在所述机翼的底部,红外物镜与红外信号处理器线路连接,红外信号处理器置于无人机的机身内并与中央控制器线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秀英,未经李秀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18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