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稀土掺杂纳米探针及制备及新冠状病毒检测探针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92045.9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4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宋良;明丽艳;张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11/85 | 分类号: | C09K11/85;G01N21/64;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8 | 代理人: | 徐琳淞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稀土 掺杂 纳米 探针 制备 冠状病毒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稀土掺杂纳米探针及制备及新冠状病毒检测探针。其中,稀土掺杂纳米探针,为核壳结构镨掺杂氟化镥钠包覆氟化钇钠,其组成为:NaLu1‑xF4:Prx@NaYF4,其中,NaLu1‑xF4为基质,掺杂离子为Pr;冒号“:”表示为镨掺杂;x为稀土离子掺杂摩尔比,x的范围为0.0005~0.05;NaYF4为壳层,@表示NaYF4包覆在NaLu1‑xF4:Prx表面。本发明利用稀土氟化物作为基质,通过不同稀土离子的掺杂,合成了高性能的镨掺杂氟化镥钠纳米探针,镥的掺杂以及掺杂比例进一步降低基质的声子能,提高能量转化的效率,而镨的掺杂可以利用镨在610nm左右的发光,方便了其检测,故而制备出了光化学性质稳定强、发光寿命长的稀土纳米探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掺杂纳米探针及制备及新冠状病毒检测探针。
背景技术
在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提出了血清检测,明确了血清学检查中的新冠病毒特异性IgG和IgM抗体检测的意义。方案中新增了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lgM抗体和l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目前市场上新型冠状病毒IgM/IgG抗体的检测方法大部分为胶体金法,但胶体金法只能够进行定性检测,灵敏度仍然存在不足。相比于胶体金法,基于稀土纳米探针的检测新冠病毒的方法灵敏度高,可以避免IgM假阴性,线性范围广,能够实现高准确性的IgG滴度筛选,能够为特免血浆的筛选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此外,目前荧光免疫层析方法采用的探针多数为量子点或荧光染料等,相比于这些探针,稀土纳米探针具有高光化学稳定性、荧光寿命长、发射峰窄和Stokes位移大等优势。
因此开发一种高性能的稀土纳米探针用于新冠病毒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背景干扰小、灵敏度高稀土掺杂纳米探针及制备及新冠状病毒检测探针。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分成三个方面:
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稀土掺杂纳米探针,为核壳结构镨掺杂氟化镥钠包覆氟化钇钠,其组成为:NaLu1-xF4:Prx@NaYF4,其中,NaLu1-xF4为基质,掺杂离子为Pr;冒号“:”表示为镨掺杂;x为稀土离子掺杂摩尔比,x的范围为0.0005~0.05;NaYF4为壳层,@表示NaYF4包覆在NaLu1-xF4:Prx表面。
所述稀土掺杂纳米探针尺寸为40~60nm。
所述的稀土掺杂氟化镥钠纳米探针用365nm光激发,在450~700nm具有荧光发射。
本发明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稀土掺杂纳米探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镨掺杂氟化镥钠核:在容器中,加入溶剂、x份镨的化合物、1-x份镥的化合物、含Na离子和氟离子的混合溶液,并进行反应;随后用环己烷乙醇混合液洗涤,分散于环己烷中,得到镨掺杂氟化镥钠核核的环己烷溶液,其中x为稀土离子掺杂摩尔比,x的范围为0.0005~0.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未经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20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翅式换热器组
- 下一篇:一种双焦点中心送丝激光加工头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