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点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法和在检测双酚A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5448.9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3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周庆祥;刘永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C08F226/06 | 分类号: | C08F226/06;C08F222/14;C08J9/28;G01N21/64;C08L3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刘鑫;韩蕾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 印迹 聚合物 及其 制法 检测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点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法和在检测双酚A中的应用。制备方法包括:柠檬酸溶于水中,然后与乙二胺进行加热反应;反应获得的产物纯化后得到氨基功能化的碳点;将其与双酚A和功能性单体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进行氮吹,氮吹后进行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除去双酚A,干燥得到碳点分子印迹聚合物。本发明的碳点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很好的印迹效果和高度的选择性,将其应用于检测BPA,相比现有报道的荧光探针而言具备更高的灵敏度、精密度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双酚A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碳点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法和在检测双酚A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双酚A(BPA)常用作合成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等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塑料制品(饮用水杯、奶瓶)和食品饮料罐内侧涂层等,它也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欧盟认为含BPA的奶瓶会诱发性早熟,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健康。同时,它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生殖能力受损甚至还具有致癌性。因此,建立一种能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BPA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许多检测BPA的方法,如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电化学检测法、化学发光检测法和荧光检测法。在这些方法中,荧光检测法因其独特的优点如简单、可靠、低成本等成为目前常用的方法。
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对某一特定目标分子(称为模板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识别和结合能力的聚合物的一种技术,通过该技术制备的聚合物称为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由于具有大量与模板分子的尺寸、结构和结合位点高度匹配的印迹空穴,MIPs对目标模板分子有“记忆”功能,对其具有高选择性的识别作用。MIPs除了对模板分子有高度的选择性外,还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稳定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固相萃取、人工抗体等领域。
若能将MIPs的特异性与荧光检测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荧光检测与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开发一种基于碳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而特异性检测BPA,为BPA的高灵敏性和选择性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该方法制备获得的碳点分子印迹聚合物;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该碳点分子印迹聚合物在检测双酚A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利用该碳点分子印迹聚合物检测双酚A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柠檬酸溶于水中,然后与乙二胺进行加热反应;反应获得的产物纯化后得到氨基功能化的碳点;
氨基功能化的碳点、双酚A和功能性单体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进行氮吹,氮吹后进行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除去双酚A,干燥得到碳点分子印迹聚合物。
发明人将荧光检测与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将氨基功能化的碳点CDs通过分子印迹法获得碳点分子印迹聚合物CDs-MIPs,其与双酚A结合后,能够产生荧光增强、荧光淬灭现象,通过这些变化达到检测双酚A的目的。CDs和BPA之间发生的电子转移,氨基功能化的CDs可与BPA形成氢键,二者之间的距离缩小,更利于电子转移的发生,CDs和BPA分别为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加入BPA后,CDs@MIPs中的CDs与BPA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探针的荧光被有效地淬灭;同时分子印迹材料CDs@MIPs对模板BPA分子具有较好的空间匹配能力,在BPA浓度为10~2000nmol/L范围内,荧光探针的荧光淬灭率与BPA浓度之间有非常好的线性关系,能够准确定量检测双酚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上述的方法中,水的用量保证能够溶解柠檬酸即可,有机溶剂作为反应的介质,其用量根据实际操作予以调整。
上述的方法中,优选地,所述柠檬酸与所述乙二胺的用量比为(0.1~3)g:(0.1~2)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54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热管阵列真空超导电暖气
- 下一篇:一种用于造纸成型网的W形绑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