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5457.8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5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丁艳虹;裴宏祥;杨倩;李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7 | 分类号: | G06F16/27;G06F16/2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在全量加载的过程中,数据处理装置不是将所有的第一待写入数据加载入数据库,而是通过判断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先后关系来更新数据库。这样,就会避免第一待写入数据与数据库中的第一数据出现冲突时,引起计费子系统数据加载异常的问题。因此,可以在全量加载的过程中保证用户业务功能的正常使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待写入数据;当确定数据库中存储有第一数据时,判断第一时刻是否晚于第二时刻;第一时刻为第一待写入数据的生成时刻,第二时刻为第一数据写入数据库的时刻,第一数据与第一待写入数据对应;当第一时刻晚于第二时刻,则更新第一数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运营商的业务支撑系统(business support system,BSS)主要包括营业子系统、账务子系统和计费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分别有独立的数据库存储数据。其中,营业子系统的数据库(即图1中的第一物理库)中的数据是在用户注册时写入的,账务系统的数据库(即图1中的第二物理库)和计费子系统的数据库(即图1中的内存库)中的数据是从第一物理库加载的。
为了确保用户月末账单的准确性,第二物理库的数据和内存库的数据需要保持同步。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数据更新的快慢或者其他因素,往往会出现第二物理库的数据和内存库的数据存在差异的情况。目前,当第二物理库和内存库的数据差异过大时,会将第二物理库的数据全量加载入数据清除后的内存库。
但是,在将第二物理库的数据全量加载入数据清除后的内存库时,为了防止内存库中的数据冲突导致计费子系统计费时数据加载异常,会停止将第一物理库中的数据加载入内存库,同时会停止计费子系统的设备读取内存库中数据。这样,就会中断部分业务的办理,导致用户的部分业务功能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在实现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数据库的同步时,用户的部分业务功能无法使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首先,数据处理装置获取到第一待写入数据。当数据处理装置确定计费子系统的内存库(即数据库)中存储有与第一待写入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时,判断第一待写入数据的生成时刻(即第一时刻)与第一数据写入数据库的时刻(即第二时刻)二者的先后关系。当第一时刻晚于第二时刻时,数据处理装置更新第一数据。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在账务子系统的第二物理库中的第一待写入数据全量加载入计费子系统的内存库(即数据库)的过程中,数据处理装置不是将所有的第一待写入数据加载入数据库,而是可以通过判断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先后关系来更新数据库。另外,不需要停止将第一物理库中的第一待写入数据加载入内存库的过程,同样也可以通过判断第一物理库中的第一待写入数据的生成时刻(即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二者的先后关系更新数据库。这样,在全量加载的过程(即第二物理库往数据库中加载第一待写入数据的过程)中,就会避免第一待写入数据与数据库中的第一数据出现冲突时,引起计费子系统数据加载异常的问题。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在全量加载的过程中保证用户业务功能的正常使用,提供了用户感知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确定模块、判断模块以及处理模块。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待写入数据。判断模块,用于当确定模块确定数据库中存储有第一数据时,判断第一时刻是否晚于第二时刻。第一时刻为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待写入数据的生成时刻,第二时刻为第一数据写入数据库的时刻,第一数据与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待写入数据对应。处理模块,用于当判断模块判断第一时刻晚于第二时刻,则更新第一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54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