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速箱倒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5875.7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7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刘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鸡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F16H57/023;F16H57/029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郑丽红 |
地址: | 72240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箱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箱倒挡装置,解决现有倒挡介轮轴安装效率低、费时费力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变速箱壳体、倒挡齿轮、后轴盖和倒挡介轮轴,倒挡齿轮安装在倒挡介轮轴上,倒挡介轮轴安装在变速箱壳体上;倒挡介轮轴包括倒挡介轮轴本体和设置在倒挡介轮轴本体后端的倒挡凸台,倒挡凸台的顶部固定设置在倒挡介轮轴本体的后端面,底部延伸出倒挡介轮轴本体,且与变速箱壳体的后端面相抵靠,从而限制倒挡介轮轴向变速箱壳体前端移动的自由度;后轴盖固定设置在变速箱壳体上,且其底端设置有限位挡块,限位挡块位于倒挡凸台的上方,且与倒挡介轮轴本体的后端面相抵靠,从而限制倒挡介轮轴向变速箱壳体后端移动的自由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箱,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倒挡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变速箱倒挡介轮轴21安装在变速箱壳体22后端的倒挡介轮轴孔内,倒挡齿轮23安装在倒挡介轮轴21上,为了定位倒挡介轮轴21,倒挡介轮轴21上设置有一个凹槽,同时增加了一个倒挡锁片24,倒挡锁片24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变速箱壳体22后端,另一端伸入到倒挡介轮轴21的凹槽内,通过这几个零件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倒挡介轮轴21的轴向限位。
变速箱倒挡介轮轴21在安装时,必须使倒挡介轮轴21的凹槽位置紧贴变速箱壳体22后端面,才能使倒挡锁片24插入到凹槽内;如果在装配倒挡介轮轴21时,凹槽陷入变速箱壳体22过多,则无法装配倒挡锁片24,需要使用工装把倒挡介轮轴21抽出再重新装配,反复调整,找正凹槽位置,才能装配锁片,装配费时费力,安装效率较低;同时需要配合的零件种类也多,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倒挡装置,解决现有倒挡介轮轴的安装效率低、费时费力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速箱倒挡装置,包括变速箱壳体、倒挡齿轮、后轴盖和倒挡介轮轴,所述倒挡齿轮安装在倒挡介轮轴上,所述倒挡介轮轴安装在变速箱壳体上;所述倒挡介轮轴包括倒挡介轮轴本体和设置在倒挡介轮轴本体后端的倒挡凸台,所述倒挡凸台的顶部固定设置在倒挡介轮轴本体的后端面,底部延伸出倒挡介轮轴本体,安装后与变速箱壳体的后端面相抵靠,从而限制倒挡介轮轴向变速箱壳体前端移动的自由度;所述后轴盖固定设置在变速箱壳体上,且其底端设置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位于倒挡凸台的上方,且抵靠在倒挡介轮轴本体的后端面上,从而限制倒挡介轮轴向变速箱壳体后端移动的自由度。
进一步地,所述倒挡凸台包括固定连接的上挡块和下挡块,所述上挡块为矩形板结构,固定设置在倒挡介轮轴本体的后端面上,所述下挡块为弧形板,与变速箱壳体的后端面相抵靠。
进一步地,所述倒挡介轮轴与变速箱壳体配合的面上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用于实现倒挡介轮轴与变速箱壳体的可靠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倒挡介轮轴与变速箱壳体配合的面上沿周向还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位于第一密封槽和倒挡齿轮之间,所述第二密封槽安装有第二密封圈,用于实现倒挡介轮轴与变速箱壳体的双道可靠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倒挡齿轮通过滚针轴承套装在倒挡介轮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倒挡齿轮和变速箱壳体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后轴盖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变速箱壳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势:
1.本发明变速箱倒挡装置改进了倒挡介轮轴的结构,通过改进后的结构,保证了倒挡齿轮和倒挡介轮轴的轴向限位,提高了倒挡介轮轴装配效率,减少了倒挡锁片和和其固定螺栓,从而降低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鸡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宝鸡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58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