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充电纯冷却剩余时间计算方法及装置、车辆、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00179.0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25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徐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充电 冷却 剩余时间 计算方法 装置 车辆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动力电池充电纯冷却剩余时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动力电池温度;
获取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动力电池温度与环境温度获取纯冷却基础时间;
将所述纯冷却基础时间作为动力电池充电纯冷却剩余时间;
所述根据所述动力电池温度与环境温度获取纯冷却基础时间的步骤包括:
根据预设的电池温度与电池温度关联冷却时间的对应关系获取电池温度对应的电池温度关联冷却时间;
根据预设的环境温度与环境温度影响系数的对应关系获取与环境温度有关的环境温度影响系数;
计算所述电池温度关联冷却时间与环境温度影响系数的乘积作为纯冷却基础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充电纯冷却剩余时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充电机输出功率;
获取负载消耗功率;
获取空调功率;
根据所述输出功率、负载消耗功率与空调功率计算空调冷却系数;
计算所述纯冷却基础时间与空调冷却系数的乘积作为动力电池充电纯冷却剩余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充电纯冷却剩余时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动力电池温度与环境温度获取纯冷却基础时间的步骤包括:
根据预先标定的与环境温度、电池温度有关的纯冷却基础时间表中查表获得所述纯冷却基础时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充电纯冷却剩余时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先标定的与环境温度、电池温度有关的纯冷却基础时间表的建立方法包括:
将电动汽车放置在设定温度的高温环境仓中,使电池上升到45℃;
通过进行激烈工况驾驶车辆,将电池的最高温度上升到高于65℃,电池最低温度高于62℃后,将车辆再次放置到所述设定温度的环境仓中;
将车辆插入直流充电枪进行充电纯冷却,记录从冷却开始时的电池温度与时间直至充电纯冷却结束时的电池温度与时间,并记录过程中的各个电池温度点与时间;
根据所述记录的电池温度点和时间,建立在所述设定温度下电池温度与电池温度关联冷却时间的对应表;
根据需要标定的环境温度值,改变所述环境仓的温度再次获取设定环境温度下电池温度与电池温度关联冷却时间的对应表,直至获取全部需要标定的环境温度值下的电池温度与电池温度关联冷却时间的对应表;
将所述获取的各个需要标定的环境温度值下的电池温度与电池温度关联冷却时间的对应表的集合作为所述预先标定的与环境温度、电池温度有关的纯冷却基础时间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充电纯冷却剩余时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的电池温度与电池温度关联冷却时间的对应关系的建立方法包括:
将电动汽车放置在高温环境仓中,使电池上升到45℃;
通过进行激烈工况驾驶车辆,将电池的最高温度上升到高于65℃,电池最低温度高于62℃后,将车辆再次放置到预设基准环境温度的环境仓中;
将车辆插入直流充电枪进行充电纯冷却,记录从冷却开始时的电池温度与时间直至充电纯冷却结束时的电池温度与时间,并记录过程中的各个电池温度点与时间;
根据所述记录的温度点和时间,建立环境温度为基准环境温度时的电池温度与电池温度关联冷却时间的对应表;
建立坐标轴,将所述对应表内的电池温度与冷却时间分别作为横坐标与纵坐标,将记录获得的数据作为坐标轴中的点表示在坐标轴中,并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将各个临近点连接起来,获得电池温度与冷却时间点的对应曲线,将所述曲线作为所述电池温度与电池温度关联冷却时间的对应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017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